孙洪奎专栏

孙洪奎,1957年生人,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曾做过教师、国家公职人员、金融行业高管,后转行经商。2003年开始独自建设中国首家大型民营植物园——大连英歌石植物园。著有《我的花园哲学》等作品。

花卉旅游业投资决策的诸多陷阱

来源:中国园林网   作者:孙洪奎   日期:2018-8-22 16:24:43

近期经济领域去杠杆的问题讨论的比较热烈。去杠杆是因为供给侧出了问题。供给侧出了问题原因何在呢?一般都是经济学家在讲经济上的原因。仅仅是经济上的原因吗?显然不是。从根本上讲,应该是文化上的原因,是中国人特殊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国民性格上的原因,是人性的原因。这件事应该是人类学家站出来发表点意见。但中国的人类学家又不懂经济,那就只能有经济学家自说自话。加上关于人性的观点就能把这件事完全解释的清楚?那当然也不是。中国企业的生命周期,小企业三年、企业集团八年。花卉旅游企业十家中七家亏损,两家盈亏平衡,一家好过。前景如此不好,为什么我们还前赴后继,不知死活,热衷于投资。这个问题真的是太复杂了,太值得认真探讨一下了。我这个种花种草的农民,今天早晨铲地的时候忍不住也思考了这样一个大问题。我以为这是由于诸多的投资认识误区所致,也可以叫做投资决策陷阱,这些陷阱有时还很美丽,很温柔,让你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回到办公室,我捋出来大约十五条左右,自不量力的写出此文,供大家参考。如果你能把你与你的朋友对号入座最好,看看你是否还在陷阱里?或是刚刚从陷阱里爬出来?亦或正在准备往里跳。

陷阱1:项目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未来

我们花卉旅游业确实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未来。新兴的行业,新兴的项目,少有成功的经验。未来需要创造,而不是制造,创造的风险明显大于制造。未来,是永远不可触及的未来,还是即将到来的未来,一定要搞清楚。仅凭方向的对头是不行的。如果路程太长,即使方向对头,你多半会累死在前进的路上,成为革命的先烈。国内的诸多马术项目,高尔夫项目,王首富的长白山旅游项目,方向没错,但也只能是先烈项目。先烈项目特别适合讲故事,讲观点,高、大、上。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但经常的是,落地死。

陷阱2:“我特别喜欢自然”

很多人都这么说。中国两千多年前有个姓李的老头,人称“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国明朝时有个叫计成的人,写了一本书叫《园冶》,提出了园林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于是乎,中国园林界就说中国的园林,是自然式园林,因为中国人特别的喜欢自然。你可别当真,中国人对自然的喜欢是“叶公”式的喜欢。如果说喜欢,那也是黄山、华山、泰山、洞庭湖的自然,而非孩子他姥姥家房后馒头山与房前水泡子的自然。馒头山、水泡子的自然你能做出来,黄山,洞庭湖的自然你真做不出来。中国老百姓喜欢的是大花、艳丽的花,大面积的花。道法自然真的“尉建行”!

陷阱3:人性的贪婪

佛陀把“贪、嗔、痴”归为人类三大痛苦之源。是人皆贪。中国人的前面还可以加一个“更”字。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实现欲望的手段与条件的有限性,是永远解不开的矛盾。有了还想有,多了还想多。谁发了财,那不行,凭什么?我也要干。结果“跟风”在中国特别严重。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各种条件也要上。没有几个人沉醉于一个行业多年,大半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什么创新、创业、转型,特别热闹。没有工匠精神的中国企业家,在贪念的驱使下,眼红,利令智昏,昏招连连,决策失误,三五年死一大批,七八年死一大片,韭菜却愈割愈多,浪费了无数的社会资源。

陷阱4:天天有收入的陷阱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是俗话说的,也是常识。在花卉旅游景区表现尤其明显。没好花与美景的景区游人是很少的。但是,我们很多人偏偏拿着他们在花团锦簇时景区人山人海的印象去推断景区的收入,还要乘上365,不,乘上100也行,再不行,乘上60总行吧。像我的景区,每年“五一”日收入近200万元。200万乘300天6个亿;乘100天2个亿;乘20天还4000万呢!哇,老孙头发财了。很多想跟我学的人是这么估计我的。他哪里知道“七一”那天收入才1000元。相差了200倍!拿我的话说就是,你来那天全世界人民全来了,你没来的时候,全世界的人一个也没来。那些收入过亿的花卉旅游景区的传说我是不信的。我虽然没看过他们的财务报表,我凭的是经验。

陷阱5:拓展二次消费项目

有很多的行内人、行外人在劝我积极开拓二次消费项目,以增加收入。不能全指着门票。这件事说起来特可笑。首先,我们用逻辑推理一下,没有一,哪来的二呀。赏花旺季人山人海,夏季大热天,每天游客几十人,谁消费?第二,“五一”期间一天的几万人,和“七一”期间的每天几十人,你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人员怎么配?这么简单地道理就是没有几个人懂。其实我也了解了,有个别景区二次消费搞了,收入倒是上来了,结果是成本比收入还高。这样的二次消费不搞也罢。传说中的某些个花卉景区二消搞得特别好,我是绝计不信的。凭借还是逻辑、理性与常识。

陷阱6:专家的建议

在专门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人称之为专家。建花卉旅游景区是个挺复杂的事的。很多个专业的集合。专家给出的建议在他的专业领域内一般是可信的。例如,什么生态环境下种什么花,景区道路怎么规划合理等等。如果你把整个景区的经营战略也交给专家、把市场交给专家,恐怕就不行了。那不是专家擅长的事。虽然他们多半不主动承认那是他们的短板。你自己应该心里有数。搞战略的,搞经营的,那不是专家,是杂家!是老板应该干的活。邓小平不是专家,是杂家,是最好的“总设计师”决策者。

陷阱7:政府领导的指示


领导能力本质上人际关系能力。领导所以能当领导,是因为其党性原则强,协调能力强,人际关系好,非是其对事物走向的判断力。可部分领导因当领导时间长,整天发号施令,就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了,包括许多专业问题。每到一处总要做点指示,至少,也给个建议。这个你仅可做参考。决不能把行政能力当成投资决策能力,尤其是在中国。理念老高,基本不落地。

陷阱8:好心人的建议

你身边总有一帮朋友,好心人,对你的项目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其实人都很善良,为了你好,也显得自己有见识,大家都特别愿意把对项目的认识分享给你。这种情况特别多,在花卉旅游这个人们印象中的简单项目更是如此。这个你几乎可以不信。如果一个普普通通的外行人都能看到的商机,那还有商机吗?这个道理多简单。那问谁?问可信赖的人。谁是可信赖的人?那些有至少三次成功经历的人,或善于用逻辑、理性、常识思考的人。

陷阱9:老婆的话

人的一生中最亲近的女人有三个,妈妈、姐姐、老婆。人成年以后老婆的影响力要大于妈妈与姐姐。因为是最亲近的人,老婆担心你吃苦,冒风险,一般的女人都会劝自己的男人,不要去干冒险的事。丈夫在妻子眼睛里总像没长大的男孩,能力与潜力都比实际低。听人劝只能吃饱饭,听老婆劝,跟听妈妈劝,姐姐劝一样,只能去当个大白领。或者当个官什么的,刀头舔血的事肯定不行。想发财,风险投资,那就不能听人劝,尤其是不能挺老婆的劝。

陷阱10:自以为是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以为是,个别人还是非常的自以为是。可是,又没有谁承认自己的自以为是。都认为自己的认识很客观,很正确。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中有一个像杏仁核的东西,它控制着人的潜意识。杏仁核接受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时,就会紧张,就会害怕,就会反抗。所以人们的潜意识是不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的。每个人都不例外。除非经过特殊的训练或者有过深痛失败教训的人,一般人都没有那么开明,都在顽固地坚持自己已经形成的观点。逻辑、理性与常识经常的被由杏仁核控制的潜意识中的情绪化所打败,让某些人看起来那么不可理喻。受潜意识的影响,人们对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视而不见。专门收集那些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在争论与辩论中有许多人,看起来经常地不顾逻辑、违反常识,严重的不理性,皆源于此。例如中美贸易争端。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我们在做工作总结的时候,在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时候,总是挑好的说,挑有利的说,对不好的,不利的,一般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或干错视而不见,不是这样吗?这样的决策其正确性与成功率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盲点,或者也可以叫做弱点、弱项。这也是由人的大脑结构决定的。你听说过左脑思维与右脑思维这个说法吗?我就是比较擅长右脑思维的人,一般称作发散性思维。考虑问题比较宏观,比较跳跃,但经常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而我们的英国专家大卫就是个典型的左脑思维的人,一般称作线性思维。他做事比较专注,重视细节,但经常地忽视了一些宏观的问题。现实中,很少人注意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对问题的认识不同。也不承认自己有思维的盲点、弱点、弱项,以为自己什么都行。特别是某些领导,成功的企业家。这就是盲目的自信。盲目的自信必然导致决策的失败。

因为自以为是,掉到坑里的人特别多。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陷阱11:政府的产业政策

政府的职责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经济发展环境,让经济按着自身的规律,按市场的规律去自然而然的发展。可是我们那些不太懂经济规律的官员们偏偏忍不住,非要指手画脚的出台一些什么产业发展政策。政策是什么?政策就是杠杆。政策这只有形的手,拿着政策的杠杆去乱撬动,那经济不乱套才怪呢。光伏产业不行了吧,田园小镇也得完蛋。政府支持的花卉旅游项目也很难产生持久的生命力。你可千万别为了套取政府那点政策支持资金而搭进自己一生积蓄。如果我们真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了,估计中国小微企业寿命就不是三年,而是0.5年了。

陷阱12:花卉旅游业科学、技术、文化含量低

很多人都认为花卉旅游业是个低科技含量,低文化含量的产业,比较容易进入,门槛低嘛。结果呢?就是这样一个行业,打了胜仗的又有几人?花卉旅游业是个重资产行业,凡进入这个行业里的人都是身价至少几千万,甚至几亿元以上的人,也都是在其他领域的成功人士。在其他行业里成功,并不能表明在这个行业你也能成功。不要低看了这个行业的科术、文化含量。我的芝樱园很美,五年中它两年没开花,还经常死给我看。芝樱园里不知哪来的串根草让我苦恼。我的牡丹种了七年,死了一半。这些你们不知道。我曾有一篇文章叫《十五年的建园经历,让我从有知变得无知》。我这个自以为有文化的人,发现自己现在是多没文化。我的一位小兄弟,搞种苗二十多年,说起全国花卉旅游景区,如数家珍,头头是道。2017年自己也干了一个,败了。他说,这水太深,和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

陷阱13:成功的案例

大家在做项目投资之前,总要研究些成功的案例。有书本上的,有别人告诉的,有自己天南地北考察的。成功的案例像标杆一样,像指路明灯,但还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掉进坑里。为什么呢?

第一,那个案例是假的,例如英歌石植物园年收入几千万。某某花卉景区年收入亿元,多半是假的。以讹传讹来的,后来人们就信了。

第二,那个案例成功是真的,但成功的原因人们总结的不正确,至少不完整。你个人的亲眼所见也只看到些皮毛,并没有找到真谛之所在。例如某教授以加拿大布查特花园为例,讲如何发展花卉旅游。这位教授完全忽视这样三个因素,布查特家族有的是钱,那块花园用地姓布查特,一万年都是;人家花园历史才100多年,我们谁行?

第三,官员们,教授们从实际考查中,从书本上知道了一些极端成功的案例,让我们学。那样的案例在全世界也就一两个,我们怎么学?就像让我们学马云一样,那怎么行?他是外星人,而我们是普通的地球人。

陷阱14:听起来让人感动的理想主义

听起来让人感动的理想主义。这件事在学院派中体现比较明显。如果你去征求专家、教授你的景区应该怎么做,他们一定会给你搞出一个非常完美的方案,这个完美的方案是理想主义的产物。看起来很完美,但多半是停留在纸面上,忽视了市场的分析,也不管投资者兜里有多少钱,我们的技术水平能不能做到。理想主义与完美主义结合,而不是与现实主义结合,这样的项目它是不可行的。

陷阱15:“大”

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中国人特别喜欢大。大房子、大汽车、大个子、大气。以大为美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来我园的朋友一般都要问我园子有多大,我告诉他们两千多亩。哇,这么大,立即肃然起敬。他们哪里知道就是因为大,我的钱不够,人不够,建了十六年,园子还那样粗糙。他们不知道,世界最美的花园都是不大的,因此才那么精致。

就挑主要的说这么多吧。这些陷阱、误区不仅存在于花卉旅游行业里,也存在于其他行业里,道理都是相通的。要想避免掉进这些陷阱里,你需要冷静下来,而不是情绪化的、潜意识的,先入为主的去分析问题,而是用理性、用逻辑、用常识去分析问题。这样,你掉陷阱里的可能性一定会减少。

推荐阅读:

品种抱团 你的愿望恐遭实际打脸

陈相来:为老紫薇“鸣”不平

东莞珊:香彩雀种植笔记2017版

盛夏绿遮眼 此花红满堂

热门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