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复兴区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

2023年11月30日 09:21中国绿色时报王铁军

日前,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美丽乡村全覆盖。这是复兴区近年来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取得的丰硕成果。

  截至9月底,复兴区41个村全部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其中10个村被评为美丽乡村精品村、4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15个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

  科学绿化,打造精品示范区

  复兴区以科学绿化乡村为切入点,坚持“点上示范带动、线上递次推进、面上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突出森林乡村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街巷绿化、庭院绿化、空闲地绿化相结合,植树植绿与栽植花草相结合,努力推进乡村发展系统化、具体化、标准化、品质化,打造全区“一村一景”的精品绿化景观,推进乡村实现由绿向美、向彩的生态转变。

  科学编制全区村庄绿化美化规划,将41个村庄全部纳入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聘请高资质设计单位,对村庄建设分类规划。依托河北省第四届园博会园址、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沁河郊野公园等重要生态建设工程,带动、串联周边村庄一体化发展,实现“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业”。

  以沁河郊野公园为依托,全区重点打造沿河两岸村庄,建成了省级森林乡村复兴区沁河精品示范片区,片区内共有16个村庄,其中10个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有序推进省级森林乡村观岭山示范片区及康湖示范片区建设,积极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山一天地、一河一风光”的发展格局,以精品示范区有效带动全域绿化美化。

  绿色发展,建设生态亮点

  按照“错层、异龄、混交”的种植理念,建设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景观,共栽植各类乔木100万株,种植地被植物66万平方米,涉及34种乔灌木、55种地被花卉,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按照“水网相连、路网相通、绿网相融”的布局,将老狼沟水库、康湖水库、北牛叫水库、牛叫河水库、西湖等贯通,实现了水景交融。

  突出路路相通,建设森林景观大道50公里,道路内侧50米栽植各类景观树种,外侧栽植元宝枫、核桃等经济林,区域绿化面积达2万亩,实现了绿网相融,为举办健步走、自行车赛、马拉松等绿色户外活动提供了生态空间。

  打造多彩观岭山景观带。在观岭山风景线两侧、禅房寺西侧,实施多彩绿化工程,建设多彩步道。以点、面、线形式,点缀种植黄栌、红栌、山杏、山桃、连翘等树种,形成高低搭配、色彩亮丽的景观效果。

  扩面、点缀、提升绿色工程。在东高河观景平台可视区域,种植油菜、油葵等经济作物,打造夕阳花海精品景观。在田间地埂宜林地,补植适宜树种。在东高河村东道路两侧宜林地补种桃树、黄栌、红栌等彩色树种,建设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大地生态景观。投资近3亿元,改扩建沁河景观3800余亩,将省园博园、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连接到一起,形成贯穿邯西生态区的一条生态廊道。结合原生树林滩地,对沁河郊野公园周边14个村庄的水系、道路、景观进行提档升级,有效带动了村庄发展、项目提升和矿山转型,打造了一条新的乡村振兴带。

  生态优先,创建富民宜居地

  复兴区把环村林带建设与庭院绿化结合起来,在全区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活动,41个村庄全部建成了稳定的环村林带,9000余座美丽庭院脱颖而出。把全域美丽田园建设与实施雨污分离、类污资源化利用结合起来,生态处理养殖场畜禽粪污,每年投入200万元,对农作物秸秆还田进行集中整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率达100%,田园环境更加生态环保。把推进水系连通项目和水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投资4亿元,重点对31.4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并建立沿河生态景观节点15处,呈现出“一百里绿色长廊、一百里生态大道、一百里秀美河湖”生态底色,大大促进了沿河21个村庄生态环境提升及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完善村规民俗民约,引导村民参加“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建设行动。坚持林业、农业、文化、体育、旅游等一体化发展,复兴区打造了石坡村、牛叫河村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网红村庄,全区41个村集体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全区对43棵古树实行专人、专策、专项管护,健全古树名木信息保护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记忆。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