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改的灵魂是民本

2024年05月06日 10:48中国绿色时报黄建兴

    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抓起、亲自推动过的。20多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针对福建是林业大省、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历史性决定,在全国率先谋划实施了集体林改。作为改革亲历者,我参与并见证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酝酿策划到开展试点到全面推广的历程,深刻认识到林改充分体现了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的改革智慧,怎么维护好、发展好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才是这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在改革准备阶段习近平同志就紧紧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4个难题来谋划改革思路。既体现了顶层制度设计的理念,把握了改革的方向,明确了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更充分体现了一以贯之的“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可以说,林改的灵魂就是民本。

  “山要怎么分”充分体现民本思想

  福建多山、多林、多绿,由于山林产权不清晰等制度安排问题, 老百姓“靠山吃山”受到极大约束,满目青山被老百姓称作“不开门的绿色银行”。“山要怎么分”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山要分给谁”,第二层是“山要由谁分”。2002年习近平同志到福建武平考察林改工作时就明确表示,林改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着重体现公平公正。他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山要平均分,要按家庭承包,经济组织内部按人口均分,山要农民自己分,改革方案由村民代表和户代表组成的改革小组共同研究决定。这些重要指示为集体林改的顺利推行提供了根本遵循,林改既不会走私有化道路,也不能走“大一统”的老路,而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从林地集体所有权中独立出来,视同用益物权。“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贯彻集体林改始终,具体到林改中的林地权属划分,以及分山、分林过程中的重点问题都提倡由群众自己讨论协商解决,充分体现了民本思想。

  “树要怎么砍”与“两山”理论一脉相承

  “树要怎么砍”指的是落实林改“四权”中的处置权,这是整个改革制度设计最重要的一环。林改要做到“我种能够我砍,我砍能够我得”,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得”和“利”是林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老百姓有真正的获得感。“树要怎么砍”与“两山”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两山”理论并没有回避也不能回避“树要怎么砍”的问题。如果采伐过度,乱砍滥伐,就没有绿水青山。如果用行政手段严格控制,禁采禁伐,农民就得不到收益,也没有“金山银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马鞍山考察时强调的发展与保护的“辩证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树要怎么砍”体现了“两山”理论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钱从哪里来”要打通融资渠道

  林改前,山林由集体经营或大队经营,投入主要靠政府。林改后,农民成了林业的经营主体,就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做到“谁经营、谁投资、谁受益”。但林业是弱质产业,林业生产具有“周期长、投入大、回收慢”的特点,加之林业还具有生态效益,单纯依靠农民难以解决林业初始投资大的难题。在改革初期,习近平同志针对这一难题高屋建瓴地从现代治理的高度提出要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并指出,一定要考虑如何打通农民和银行之间的融资渠道,“敲开银行门,盘活万重山”的制度设计,为实现山区林区共同富裕提供了机制保障,充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特征。

  “单家独户怎么办”要走联合道路

  如何提高林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破解集体林改后“千家万户”的小农经营形式与现代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小规模林农与现代林业的有机衔接,是林改后林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指示,一定要走联合道路。至于如何联合,习近平同志提出,不能产权不清地归大堆,不能强迫命令地拉郎配。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三明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联合经营中将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作为根本原则,防止在联合的过程中出现农民失山、失地、失权的现象,正是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