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洪智:一名退伍军人的绿色情怀

2024年05月10日 14:10中国绿色时报王意迦

     曾经,长江上游沱江支流的小濛溪河畔,四川安岳县驯龙镇铁福村的山坡荒了几十年,荆棘丛生;如今,郁郁葱葱的山林成为朝驯路的地理路标,数百亩羊肚菌正值采摘期,灰褐色的“小伞苞”密密麻麻,掩映着村民丰收的喜悦。一名返乡退伍军人的到来,让铁福村的旧貌换了新颜。

  种树育林为桑梓

  2012年底,向洪智满怀对故土的深情与思念,踏上回乡之旅。然而,当他目睹了家乡成片的荒山和撂荒地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那时起他便萌生了要造林绿化家乡的念头,决心靠栽培树木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让这片土地重现生机。

  向洪智曾是军人,退役后在建筑行业工作,还经过商。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的创业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咨询、调查,他看到了国内木材市场需求的商机和用材林培育的短板。2013年3月,向洪智经过多方咨询和动员,利用前几年创办公司做土石方工程的收益,成功流转铁福村、菩提村、万新村等地近3000亩退耕还林和撂荒地,并联合123位村民(其中78户贫困户),成立了安岳县铁福林木专业合作社,专注于树木种植和林下经济发展。

  10余年来,向洪智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栽培桉树、红椿、香椿、台湾桤木、香樟、桢楠等树木2940余亩。

  如今,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80%,年均可吸收约10万吨二氧化碳,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定信念,将一片片荒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宝地,并用实际行动,激励一方百姓,共同迈向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创业初期,向洪智面临立地条件极差、造林整地极难、经验技术缺乏等重重困难,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带领村民,每天翻山越岭,不畏风吹日晒,不惧严寒酷暑,提刀斩杂草、挥锄铲荒山,打窝子、植树苗,一步步将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

  在向洪智的带领下,合作社的成员们坚持走科技兴林的道路。他们与四川省林科院合作,引进了台湾桤木、毛红椿等优良树种,并实施了“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林下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等一系列科技项目。这些努力换来的是造林成活率超过95%,林地综合利用率也超过80%。

  向洪智还时常向王金锡、吴宗兴、鄢武先等专家请教树木栽培技术,共同探讨在栽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既确保了合作社优质树木的种源,又提高了树木栽培技术水平。同时他还加强浇水、施肥、治虫、防火等各项工作,时常巡护山林,禁烟禁火,10余年来,他们栽植的山林从未发生一起虫灾、火灾等。2016年、2019年合作社承担了中央财政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高标准完成了水土保持林等项目建设。

  经过10余年的辛勤耕耘,合作社栽培的各种树木已达到3000亩左右,向洪智凭借创新和努力,成为资阳市及安岳县林业产业致富带头人。

  以林养林结硕果

  在向洪智的带领下,合作社针对用材林培育过程中的长期性、高投入、见效缓慢和融资难题,逐渐摸索出以林养林的复合经营模式。他们结合林木生长特点和林地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市场需求,集约利用林下空间,实施林下种植南瓜、冬瓜、黄精、红嘴芋,林下种菌,林下养鸡等,既增加了用材林的造血功能,又有效吸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还盘活了闲置资产,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

  合作社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包括培育羊肚菌、种植中药材、创办养殖场等,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每年种植的羊肚菌面积达50至100亩,产量超过1万公斤,产值高达160万元;500余亩的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年产量可达2.5万公斤,产值约400万元;养殖场每年放养的鸡、鸭、鹅超过2万只,产值也达到了200余万元。

  如今,合作社作为安岳县林业科技示范园和四川省市州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力量,不仅被评为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社,还被确定为市级现代林业园区,引领着当地林业事业的发展。向洪智本人更是成为造林营林领域的专家,无偿为他人提供技术咨询,帮助优化提升造林成效,2022年他荣获第三批国家林草乡土专家称号。此外,合作社的林下经济项目每年为当地提供30至50个就业岗位,每位参与的务工人员年收入至少增加3万元。

  随着对现代林业园区的持续投入,合作社所在的广阔山林也逐渐勾勒出一道引人入胜的风景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对当地生态旅游业的新发展是一个很大推动。

  向洪智,一位退伍不褪色的老兵,怀着对故土的深情和矢志不渝的信念,书写了生态致富的传奇。他不仅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每年还为贫困乡亲分发林下养殖的鸡、鸭,慷慨解囊扶助贫困学子,助力他们完成学业。

  “我曾是一名军人,军人的本色就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展望未来,向洪智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在“十四五”末,林下经济产值达到2000万元,绿色生态和休闲观光旅游业蓬勃发展,总产值力争突破亿元大关。他的步伐坚实而有力,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