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拥军: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以林业产业为抓手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林业担当和作为

2024年06月23日 16:3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两山论”强调了保护和发展是有机统一体,不保护的利用和不利用的保护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发展与保护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可以协同推进的,解决的关键就是要拿出具体的措施,追寻有效的“两山”转换途径,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可持续林业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绿色的金山银山,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

一、深化对林业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不仅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原生态的产品,而且孕育了涵盖一、二、三次产业的林业产业。林业产业以森林资源培育利用为依托,在产生经济价值的同时,兼具固碳释氧、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和社会功能,是绿色低碳环保产业。林业产业不仅具有传统优势、发展潜力,而且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应当成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首选领域。为此,要巩固提升植树造林、种苗花卉、经济林培育、家具制造、森林旅游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森林碳汇、林权交易等新型业态,实现多栽树,不砍树,能致富。

要深刻认识到发展林业产业是政治使命担当的体现,是落实中央、省重大战略部署的要求,是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内在需求。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才能乡村旺。林业产业可利用资源丰富,产业链条长,产品符合绿色健康消费升级需求,不仅能够吸纳大量的林农就业、创业,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战略,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等重要部署,都对林业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重使命,也为林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大力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生态惠民的大文章。近年来,湘西州油茶、木本中药材、林下经济等林业特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发展油茶产业在湘西州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种植油茶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充分肯定茶油产品价值。发展油茶产业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增加油料供给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现实需要,是推进生态惠民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统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保障油茶生产用地的通知》等文件,在油茶生产用地保障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支持。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湖南省财政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湖南省林业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保障油茶生产用地的通知》,在油茶用地方面进一步明确有关要求。湘西州也相继出台了《湘西州关于支持十大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湘西州关于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湘西州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指出发展油茶产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湘西州8县市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油茶产业发展政策文件,根据县市财政状况明确了1200-2000元/亩奖补标准。

湘西州全域均适宜油茶产业发展,是湖南省油茶重点产区之一,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上世纪70年代末全州油茶面积达到24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1.4万吨,永顺县、泸溪县、花垣县被列为国家油茶生产重点县。本世纪初,湘西州认真落国家战略部署,采取新增油茶种植面积和实施低产林改造的方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截至目前,湘西州新增油茶种植63万亩,实施低产林改造37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6000余吨。永顺县、龙山县、古丈县、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被列为“十四五”国家油茶生产重点县。油茶是湘西州林业特色产业的支柱产业,被纳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的10条优势产业链建设内容。湘西州委、州政府对油茶产业一直高度重视,特别近几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发展油茶等特色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出台了系列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2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达湖南省油茶新增任务面积382万亩、低改498.8万亩,要求到2025年,湖南省油茶面积达到2658.4万亩,茶油产量达到59.1万吨。2023年3月,省林业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印发了《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分解下达湘西州2023-2025年油茶新增任务面积27.04万亩、低改7.43万亩,到2025年,湘西州油茶面积达到141.2万亩,茶油产量达到3万吨。

湖南是我国油茶生产的第一大省,自200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不俗的工作成效,特别是近5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油茶面积、产量、产值和科研水平都稳居全国前列。2023年,湘西州油茶种植面积达120万亩,油茶籽年产量达17143吨,茶油产量约4280.9吨。全州现有生产加工油茶专业合作社380家,茶油生产加工企业达到65家,其中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高标准油茶种植基地1个,省茶油品牌1个。全州有万亩以上油茶乡镇40个、千亩以上油茶村355个,产业覆盖8县市108个乡镇1115个村20.41万户茶农,在一些油茶重点乡镇,油茶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三、推进湘西州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林业工作的范围主要在乡村,服务的对象主要为林农,发展油茶产业是林农收入的重要依托,也是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不仅应当,而且可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重要作用。

(一)加强科学谋划,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根据《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湖南省林业局关于保障油茶生产用地的通知》要求,摸清油茶资源可利用空间,做好油茶造林用地保障。深挖油茶造林用地潜力,通过林种树种结构调整、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输配电线路通道治理、“四旁”零散地等增加良种油茶种植面积。湘西州已参照国家和省的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从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发展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编制完成了《湘西州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按照方案规划,大力推进建设油茶产业。

(二)强化科学种植,提高产品产量。大力推广推荐适宜湘西州的良种油茶品种,合理配置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坚持推行“大穴基肥”和三年生“良种壮苗”,高标准营造油茶林。强化土肥水、树体、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增强抗旱稳产能力,实现亩产茶油40公斤。

(三)实施分类改造,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按照“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分类实施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更新改造、品种改造,提升低产油茶林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发展热情。多形式调动林农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推广“公司(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和“油茶+迷迭香、板蓝根、黄精、苦荞”等林下套种模式,缓解管护资金不足、抚育管理粗放等问题。通过打造标准化、示范化油茶丰产栽培、低产低效林改造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

(五)加强行业服务指导,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指导县市编制油茶营造林年度作业设计,加强对油茶良种苗木使用的全过程质量监管,坚持良种壮苗上山,确保造林苗木质量。根据油茶的生长规律,提前向各经营主体进行栽植、低改等技术指导,提高基地的经营管理水平。

作为新时代的务林人,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林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求,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生态惠民为目标,着重打造以油茶、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以及花卉苗木等为主导的林业产业,拓宽广大林农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让湘西进一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