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驱车驶入古浪县北部沙漠腹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草方格已经被自然降解,栽植的梭梭、花棒等植物长势良好,生机勃勃。
“那时候治沙,风一吹,眼睛直接睁不开。太阳出来,晒得人皮肤生疼,都是在咬牙坚持。”说起治沙经历,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深有体会。
一年年治沙,一年年坚持,草方格在沙漠深处延伸,沙子被固住了,沙生植物也有了生存的条件。如今,沙漠深处,绿意盎然。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在旱马岗地区,也叫四十里大沙。从2020年开始,我们在这里承包了9万亩沙漠进行治理。经过四年的治理,从过去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葱葱郁郁的绿洲。”郭万刚说。
多年来,古浪县全力推进荒漠化防治和沙化土地治理,累计在北部沙区完成治沙造林59万亩、退化林修复11万亩,年均达到11.33万亩,古浪防沙治沙进入了历史上群众参与度最高、规模最大、进度最快、效果最好的时期。目前,已治理风沙口20多个、风沙线130多公里,沙区前沿林草植被由建国初的20%恢复到70%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古浪县抢抓国家新能源发展政策机遇,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光伏治沙新模式,在推进荒漠化防治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走进古浪振业沙漠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发电项目区,银蓝色的光伏板犹如起伏的波浪铺在大地上,“贪婪”地吸收着阳光,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清洁能源。光伏板下,柠条、沙米、花棒、沙打旺等沙生植物或伸展着枝条随风摇曳,或一团团、一簇簇聚团生长,蓬勃旺盛。
“项目的建成,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有能源发电效益,达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提升的效果。‘光伏+治沙’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对优化资源配置、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项目发电区域整体植被已达到90%以上。”古浪振业沙漠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光伏发电站站长罗建军说。
“板上发电,板下治沙,实现一地多用。”在光伏治沙模式中,古浪县兼顾生物治沙、人工治沙,利用光伏板遮阴效果,因地制宜在沙地进行规模化沙生植物种植,最大限度将太阳能开发与沙漠治理充分结合起来,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友好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光伏治沙”的新 路子。现在,全县累计建成光伏治沙项目9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4.5亿千瓦时,有效治理沙漠3万亩。
据了解,古浪县有风沙线132公里,境内有沙化土地239万亩。现在236万亩已经得到初步治理,预计6月底,县境内239万亩沙化土地将全部得到初步治理。
新时代、新征程。古浪县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持续厚植美丽古浪的绿色底色,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