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种类众多的雏鸟破壳而出。鸟巢中,白色的黑鹳雏鸟羽翼未丰,伸出小脑袋四处张望;水面上,灰雁、赤麻鸭、白骨顶等水鸟带领着毛茸茸幼鸟觅食、嬉戏……
“每年夏季是保护区内鸟类的主要繁育期,在黑河湿地高台段,目前我们在野外观测到数百个鸟类繁殖巢穴,大批鸟类‘新生儿’正在出生。监测到的鸟类有18目、44科、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一级鸟类10种、二级鸟类27种、三级鸟类52种。”高台县黑河湿地管理局生态监测站副站长范大龙介绍。
近年来,高台县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湿地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建设、湿地资源管护、湿地生态修复、环保问题整改、湿地保护宣传等方面聚焦发力,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整改成效持续巩固。对标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关注的方向,坚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分析、研究和科学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巩固问题整改成果。持续开展中央和省市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200多人次,确保了新问题的零发生、老问题的零反弹。
监管能力持续提升。以“林长+河湖长”为抓手,建立县、镇、村、社四级共建共管机制,采取“铁脚板”+智能监控巡护的模式,常态化开展巡查管护,共开展巡林、巡河、巡查88人次。服务全县重大项目建设,按时准确回复用地征求意见函113项、及时转报审批征占用湿地建设项目2项。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使用湿地和湿地类自然保护地,该县湿地保护率达68.6%,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
湿地修复成效显著。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赴市进省、千方百计积极争取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修复、重点野生动物黑鹳保护等生态项目,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1948.63万元,建成围栏20公里、人工恢复植被970余亩、架设智能巡护监控塔11座、疏浚水系21公里,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湿地公园焕然一新。组织实施湿地公园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林下套植草坪及营造微地形100余亩、栽植各类苗木1.2万株。对混交林地非主流树种进行清杂移植,增加林地的通透性和美观性。推行公共设施“保姆式”维修养护模式,对各类设施进行编号并设置二维码,采取“身份化”管理,公园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动植物监测实现突破。采取人机结合、校地合作方式,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组成等情况全方位监测,年内对保护区内设置的10条样带和10个样点开展鸟类重点监测16次、一般监测4次,共记录湿地鸟类18目44科135种7.46万只,鸟类种群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5种507只。连续3年派专人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进行监测,新发现巢址10处,孵化黑鹳37只,为湿地生态修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