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甘肃武山4月28日电(融媒体记者李彬庆)今春以来,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依托“三北”工程和秦岭西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和工程造林,积极推进荒山荒坡整区域大规模绿化,构筑西部绿色生态屏障,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位于武山县城北部山区的盘龙山造林区最高处海拔2300米,属高寒阴湿山区,以前是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自2023年开始,武山县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盘龙山植树造林基地建设,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2.68万亩,为荒山披上绿衣。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林业局局长刘奋荣向记者介绍说,武山县近三年来高标准打造了3个像盘龙山这样的万亩植树造林基地。武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工作,高位推动、部门联动,目前已配套建设林辅道路35公里,铺设浇水管网30公里。 武山县委、县政府抢抓今春气候条件适宜、土壤墒情良好的有利时机,周密部署春季国土绿化行动,系统安排造林基地建设、绿化苗木调运、栽植区域划定、浇灌设施配套等重点工作,科学分解下达义务植树指标任务,逐级逐层压实各级林长造林绿化责任。县四大班子领导积极投身义务植树活动,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各级各部门精心组织、积极推动。形成了“全域统筹、全民动员、全员行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武山县坚持把科学规划引领,综合地理位置、交通区位、土壤环境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水定林,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原则,选定了抗旱耐风强、成活率高的云杉、樟子松、刺槐、榆树等优良树种为栽植苗木,结合土壤等级和山势地貌全部分发至适宜区域栽植,着力构筑标准化、规模化绿色生态廊道。
刘奋荣表示,武山县近三年来共造林18.5万亩,今年计划造林6.8万亩,改善全县生态,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