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长汀经验 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2012年09月13日 10:17人民网

中国园林网9月13日消息:这次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是国家林业局党组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对林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年初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工作部署,总结推广福建长汀生态建设经验,认真回顾上半年全国林业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林业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全面完成今年林业建设任务,推动现代林业发展再上新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既是一次学习交流经验的工作现场会,又是一次开动脑筋、鼓劲加油的动员部署会,也是一次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的务虚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对这次会议和当前的林业工作极为重视,7月8日作出了重要批示,刚才建龙同志已全面传达,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汀县等原中央苏区的生态建设极为重视。去年底和今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专门对长汀生态建设两次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指出:“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艰巨的任务。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在与福建代表团座谈时,进一步强调一定要把长汀的生态建设搞好。最近,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当地生态和民生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次会议之所以在福建省长汀县召开,就是要学习福建和长汀的经验,大力弘扬长汀精神,全面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为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福建的林业生态建设起点高、力度大、有特色,森林覆盖率高达63.1%,连续35年保持全国第一,还创造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孙春兰书记、苏树林省长亲自抓。刚才,苏树林省长作了重要讲话,魏东同志介绍了长汀经验,听了很受启发和教育,让我们对福建和长汀生态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历史上,长汀这一带森林十分茂密。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转战闽西苏区时曾写下了“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等著名诗句。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这里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破坏,成为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南方的黄土高原”。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长汀县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县森林面积由1986年的275万亩增加到37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4%,森林蓄积量由1024万立方米提高到1289万立方米,林业产值由2158万元增加到13.8亿元,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生态恶劣、万壑贫瘠的“火焰山”变成了绿树成荫、造福百姓的“花果山”,为全国生态建设树起了一面旗帜。

长汀的经验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民生第一。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都把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作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造福工程来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坚持依靠改革、依靠群众。将全县346万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户、确权发证,40多万农民获得了林地经营自主权,极大地激发了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三是坚持尊重规律、依靠科技。他们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攻克了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造林、育林等技术难关。通过不断探索,创造了“陡坡地小穴播种”、“老头松施肥改造”等技术措施,确保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成林率。

四是坚持政策扶持、多策并举。层层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多渠道筹措生态建设资金,坚持林业、水利、发改、财政、环保、国土、农业、扶贫等多部门协同作战,采取林草先行、封山禁伐、改燃节柴等多种措施,实行大面积封禁与小面积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防护林与经济林等多种综合治理模式,提升了生态建设的合力和成效。

五是坚持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全县人民发扬苏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水土不治、决不放弃,山河不绿、决不收兵”的雄心壮志,锲而不舍,常抓不懈,持续奋斗,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绿色赞歌。

这些宝贵经验和伟大精神,是苏区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做好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法宝,是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过去长汀等原中央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巨大贡献,现在又为生态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带着责任和感情支持苏区生态建设,政策和投入要向苏区和革命老区倾斜,让这些地方真正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和样板。要深入总结推广长汀经验,大力学习弘扬长汀精神,把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推向新阶段、跨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回良玉、王刚、何勇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林业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对我们做好工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刚才,建龙同志代表局党组总结了上半年工作,部署了下半年工作,希望大家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建设任务。下面,我围绕当前林业工作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谈五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关于抢抓林业发展战略机遇问题

以2003年中央9号文件和2008年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十分难得、必须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这个战略机遇期有五个基本特征:

第一,林业的战略定位显著提升。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国家实际上把林业定位为产业经济部门。2003年中央9号文件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将林业定性为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把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确定为林业部门的主要任务。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又确立了林业的“四个地位”(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四大使命”(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2011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并特别强调,森林在推动绿色增长中具有重要功能,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4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时特别指出,林业要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把林业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国家战略和全球战略的高度。

第二,林业的发展空间极大拓展。从生态上看,在地球四大主要生态系统中,林业部门管理着除海洋外的森林、湿地和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在森林减少、湿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空气污染、气候变暖十大全球生态危机中,八大危机主要靠发展林业治理。从经济上看,林业产业是循环产业、生物产业、民生产业,是国家重点鼓励支持发展的产业,是具有国际国内巨大市场空间、不会造成产能过剩的产业。特别是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物经济的大趋势下,林业发展展现了无限光明的前景。从文化上看,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森林旅游文化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

第三,林业的建设任务异常艰巨。目前,以发展林业为首要任务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林业承担着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建设生态良好的国家已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现“双增”目标、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举措,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列为约束性指标,防沙治沙列入了对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国家农村扶贫开发也对生态建设和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确定了具体任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要继续深化,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任务更为艰巨。

第四,林业的发展条件全面优化。“九五”、“十五”、“十一五”中央林业投入分别为328亿元、1632亿元、2979亿元,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达到1220亿元。初步估算,目前全国各类林业总投入每年超过了5000亿元。虽然与林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还在逐年增加。林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在不断完善。同时,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发展林业有了越来越好的社会氛围。

第五,林业的国际共识空前深化。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关系到物种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政治安全。没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没有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指出,几乎所有涉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都与林业密切相关。目前涉及林业的国际公约、可持续发展议题、重要国际会议非常之多,加快林业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和广泛共识。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把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林业发展。在去年以来陆续召开的省区市党代会上,天津、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等17个省区市明确提出了生态立省(区)或建设生态省(市)的发展战略。北京、内蒙古、湖南、重庆、甘肃等5个省区市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省(区、市)。山西省提出要建设绿化山西,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河南省提出要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力争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4个百分点。河北、黑龙江、江西、贵州、西藏、陕西、宁夏等7个省区也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宁夏自治区提出建设和谐幸福新宁夏,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各省区市党委的这些重大决策,既顺应了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历史潮流,也带来了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各地将召开人代会进行政府换届,各级林业部门要抢抓机遇,开动脑筋,科学谋划,做好前期工作,争取出一些大政策,上一些大项目,将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的意志,把各地确定的林业发展战略、生态建设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和行动,全面开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推荐阅读:

广西柳州:“环保是最大民生”

山东临沂将“创森”与改善民生结合

生态和民生: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使命

走进大美青海:高高举起民生林业的大旗

[分页]

二、关于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问题

林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有两条,一条是改善生态,一条是改善民生。这是林业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和职责。对这个问题,各级林业部门、所有林业工作者都要非常清醒、牢牢把握。

改善生态是林业的根本任务。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就是要求林业承担起生态建设的主要责任,真正发挥出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丢掉了这一条,就丢掉了林业的立足之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态状况还十分脆弱,仍然是我国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全社会对改善生态的期望越来越强烈。绿色总量需要增加,沙化土地需要治理,森林资源、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这些都是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繁重任务。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成为实现绿色增长、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标志,这既不能靠花钱买来,也不可能转移和进口,我们必须把改善生态放在一切林业工作的首位,守住这个根本和底线,须臾不可丢掉和丧失。

改善民生是林业的主要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林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民生的核心是满足民生需求,包括生态需求、生存需求、生活需求、生产需求多个方面。林业地盘很大,产业种类很多,建设内容很丰富,与民生问题关系密切。全国林业系统解决了近140万干部职工就业,林业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4500万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8700多万户农民得到了26亿多亩林地的使用权和价值数万亿的林木所有权;全国45亿多亩林地提供了丰富的林产品,每年林业总产值3万多亿元。解决就业增收、深化林权改革、保护林地资源、保障林产品供给等都是为了改善民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惠民生、扩内需、稳增长发挥更大的优势和作用。改善民生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也是林业工作的大局,我们必须在林业工作中牢牢把握,绝不能有丝毫的偏离与懈怠。

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林业建设的旗帜。生态和民生是林业的一体两翼,必须科学认识并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高举生态和民生这两面大旗,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协同推进,良性互动。一要始终坚持抓生态就是抓民生的思想。真正把生态建设放在林业的核心位置,努力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二要牢固树立服务民生抓生态、改善生态惠民生的思想。既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林业建设成果,也要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热情。三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决反对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野蛮掠夺式开发和生产,坚决反对漠视群众生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关于林业工作创新问题

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是林业工作的重大创新,既缓解了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又提升了林业的地位和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林业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源配置的方式、投资建设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创新林业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工作平台和发展载体,不断为林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创造新的优势。

创新林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林业发展创造新动力。近年来,我们通过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了林业体制机制,增强了林业发展活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其中,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政策都是林业政策的重大创新,在盘活森林资源资产、解决农村生产资金不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中央财政相继建立了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森林保险保费等补贴政策,填补了林业政策的空白。但是,林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依然突出,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还在探索试点之中。有的扶持政策力度还不够、标准还不高、范围还不大,有的管理方式已经明显落后,有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已经严重滞后,有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不能适应林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健全林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林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林业的工作平台和发展载体,为林业发展创造新优势。近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粮油,既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又增加了食用植物油产量,拓展了林业发展领域。北京市通过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不仅大幅度增加了林业投入,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极大地拓展了林业发展空间,而且大幅度增加了城市绿量。辽宁省通过实施青山工程,变废弃地为绿地,变满目疮痍为山青水秀,不仅拓展了林地和森林面积,而且壮大了林业机构队伍,建立了青山保护的长效机制。此外,山东省的水系生态建设、湖南省的绿色湖南建设、江西省的“一大四小”工程、重庆市的绿化长江行动、青海省的村庄绿化等都有效丰富了林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为各地林业生态建设创造了品牌和优势。

创新无止境,改革无穷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自觉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大力建设创新型林业,全面提升林业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围绕服务国家大局创新发展载体。紧盯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增长、解决“三农”问题、开展扶贫攻坚等国家战略大局,加强政策对接,搞好政策和项目储备。二要围绕调动社会力量创新体制机制。要继续深化林业改革,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创新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形成全社会推动林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三要围绕转变部门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要强化执法监管职能,抓好资源保护和管理。要加强林权管理和服务,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要做好政策、科技、信息等服务,为农民发展林业创造良好条件。四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林业科技。要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科技水平,完善标准、技术和规程,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四、关于振奋精神抓落实问题

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说,“没有革命精神,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居“四个危险”之首。实践证明,林业干部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林业事业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局面,林业部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

我国林业建设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河南的焦裕禄、福建的谷文昌、云南的杨善洲、黑龙江的马永顺、陕西的石光银、宁夏的王有德、甘肃的石述柱、山西的赵德清、广西的庞祖玉、山东的孙建博,以及云南曲靖陆良的8位老人、海南鹦哥岭的27名大学生,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靠的就是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无私奉献的勇气和精神。这正是林业行业精神的灵魂与核心,也是林业事业不断发展、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光大。

当前,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精神懈怠的问题:有的精神萎靡不振,毫无进取之心,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有的碌碌无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作风飘浮,工作不切实际,落后于形势,脱离于群众;有的不负责任,办事拖拖拉拉,缺少狠抓落实的干劲和责任;更有甚者只占窝、不干活,抢占行政资源,以邻为壑,互相扯皮,互相制肘。这些问题不仅损害机关的形象,而且影响林业的发展。大家都要以对事业、对岗位、对使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狠抓落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地为林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要在服务大局上抓落实。我们只有服务大局,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服务大局。各级林业部门要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扭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努力把战略机遇变成发展成果,把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要在岗位尽责上抓落实。作为公职人员,我们都肩负着一份神圣的法定职责。要把职务当任务、把岗位当责任,牢固树立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自觉履行岗位赋予的使命,真正形成人人尽责任、人人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要在服务基层上抓落实。服务基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各级林业干部要敢于到群众有怨言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勇于到基层有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全力以赴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人民的期盼、意愿、利益变成现实。

五、关于加强学习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当前,林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千变万化,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基层的新做法、新经验不断涌现。我们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工作的需要。

要通过加强学习,拓宽思维,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着力解决林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林业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的逐步深入,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林业与国家生态安全、气候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淡水安全的关系问题,如何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问题,如何尽快实现我国木材基本自给问题,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问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问题,森林碳汇的计量和交易问题,林业生态价值计算常态化问题,林业贡献统计问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林业“双增”目标年度考核问题,加强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问题,林业与非政府组织(NGO)的关系问题,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动物伦理和环境伦理问题,等等。这些有的是老问题,有的是新问题,都事关林业长远发展和科学发展,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大的进展和突破,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认真总结基层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做法,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推动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工作。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各级林业部门要把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真正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学习本次会议印发的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林业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把这些精神转化为指导和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同志们,我今天讲的这几个问题没有涉及具体的工作,只是自己对林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和认识,也算是给大家出的题目,引导和启发大家开动脑筋,深入思考,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广西柳州:“环保是最大民生”

山东临沂将“创森”与改善民生结合

生态和民生: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使命

走进大美青海:高高举起民生林业的大旗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