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环保立功暖冬凉夏频现 江城让出火炉名号

2005年10月15日 13:16楚天金报叶秋、于丽娟

    浙江园林网10月15日消息: :“六月生火,七月流火,八月喷火”,武汉夏季因闷热难耐,习惯被人们称为“火炉”。但昨日,记者从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上获悉,随着“凉夏”出现的频率加快,武汉“火炉”这一“历史称号”已变得“名不副实”。

    湖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高级工程师刘志澄根据种种气象研究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武汉市近10年的年平均气温,虽然比1951年至1990年40年的平均值(16.3℃)增加了1.1℃,但是最低气温显著上升是平均气温增加的主要因素。直接表现是,武汉当前的气温变化以上升为主要趋势,冬季频频出现暖冬。

    实际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武汉夏季气候明显由“冬冷夏热”型向“冬暖夏凉”型渐变,这得益于绿化、环保等工作的开展。20世纪80年代前,“凉夏”平均10年出现1次,而且常出现高于38℃的持续酷热。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7个“极凉年”———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多年平均气温2.3℃以上。

    另一方面,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武汉的夏天并不是最热的。专家研究表明,安庆、南昌、长沙、衡阳、郴州等地的夏天炎热天数和酷热天数均不比武汉少;长沙、南昌、合肥等地夏季的温度也不比武汉低。因此,武汉的“火炉”之称将可能让位。

    刘志澄同时提出,要利用武汉已经形成的“热”名声,像哈尔滨开发“冷”一样发展武汉的“热”经济,多做“水”文章,开发“热”文化。比如举办游泳节、啤酒节、冷饮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