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年廿五行 深圳人造景观创造辉煌历史(图)

2005年11月17日 08:54南方日报凤飞伟 丁玎


世界之窗景区已成为深圳的象征之一。 

    浙江园林网11月17日消息: 旅游业一般来说是一个高度依靠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的行业,深圳的旅游业25年的辉煌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了人的能动因素。某种意义上说,是深圳的人造景观带动深圳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

    行业大事记

    1981年1月开业的竹园宾馆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同时也是广东省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

    1983年11月我国第一座以万吨巨轮为主体的海上游乐城——“海上世界”开始营业。1984年1月邓小平为其题写“海上世界”而闻名全国;

    1986年3月26日,位于蛇口工业区以西微波山麓的南海酒店开业。南海酒店于1990年被评为五星级酒店,是深圳市最早的五星级酒店;

    1989年10月1日开业迎宾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是中国的第一座人造旅游景区;

    1991年10月,“民俗文化村”开村;

    1991年1月,深圳以全国副省级城市总分第一荣获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1993年9月,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园——深圳西丽野生动物园开业;

    1994年6月,“世界之窗”开业;

    1995年5月,“青青世界”开业,这是我国第一个观光农场;

    1997年底,深圳开展“鹏城十景”的评选活动揭晓;

    1998年10月,“欢乐谷”建成开放;

    1998年,深圳市在全国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验收中,以全国副省级城市的最高分入选;

    1999年7月,东门和华强北改造成观光购物区;

    2000年8月,明思克试运营业,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航母主题公园;

    2001年8月,深圳市旅游局单独设立;

    2001年8月4日至6日,华侨城举办首届华侨城旅游狂欢节;

    2003年的岁末,深圳评出“深圳八景”;

    2004年6月,“深圳新八景”评选结果揭晓;

    2004年10月,明思克航母世界主题公园申请破产;

    2005年8月,《深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在深圳通过专家评审。

    上世纪80年代——

    “五湖四海”起波澜


    “海上世界”是深圳旅游业发展的开端。不过最初“海上世界”的开业却并不是出于旅游的目的,它成为深圳的第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蛇口在海内外渐有名气,每天进出蛇口的有1万多人。但当时蛇口只有南山宾馆和附近一些简易的招待所可接待客人。1983年,蛇口工业区决定引进一首豪华邮轮“明华轮”,以解决招待能力不足的问题。“明华轮”是一艘由1962年建造的法国万吨豪华邮轮。该船有263个房间,曾是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专用邮轮,后用来于国际环球旅游。上面所有设施都是国际化的,客房、舞池、酒吧一应俱全。正是这条轮船成为“海上世界”的载体。

    1983年,才来深圳一年的王潮梁被委任为“海上世界”总经理。但那时他连一个像样的酒店都没有去过。最后王潮梁决定从香港高薪聘人,从客房部经理、楼面经理到厨房大师傅以及顾问共十多人都来自香港。后来旅游局局长池雄标回忆说,深圳的景区和酒店的管理、服务最初都学自旅游业发达的香港,可以说,深圳旅游业的启蒙老师是香港。

    “海上世界”真正出名是因为邓小平的题词。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视察深圳时参观了“海上世界”,并为“海上世界”题词,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来参观的游客剧增。那时“海上世界”一张套票价格为100多元,在当时属于高消费,但还是吸引很多内地游客也来游玩。1984年“三八”妇女节那天,周边一些城市的人相继组织来旅游,因为游客太多甚至船身都有些倾斜。

    王潮梁回忆说,那个时候他开始慢慢有了旅游的概念,并着手搜集游船旅游的资料。回过头来看,“海上世界”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个人造的景观。深圳的旅游业和人造景观结缘有其必然性,深圳这个历史不长的边陲小镇不像内地其他旅游城市那样,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资源或历史文化资源,唯有另辟蹊径,深圳的旅游业才能发展,而人造景观使旅游业发展突破了资源限制,“海上世界”驱动深圳的旅游业第一次扬帆起航正是这种必然性的反应。

    “海上世界”是上世纪80年代深圳最有名的景点。当时除了“海上世界”和小梅沙、大梅沙、溪涌这“四海”,还有石岩湖、香蜜湖、东湖、银湖、西丽湖这“五湖”。从名称上看,“五湖四海”还带有传统上自然景观旅游业的痕迹,“海上世界”也非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但“五湖四海”形成了深圳最早的旅游景观体系,同时为深圳旅游的发展作了最初探索。到1988年,深圳由当初建立特区之初只有一个外事接待站、两家小旅游社、七家小旅店和几间饭店发展到140多家宾馆,24家旅游社、接待游客近367万人次。这一时期是深圳旅游业发展的第一阶段。

    上世纪90年代——

    华侨城主题公园领风骚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华侨城旗下的主题公园开始领跑深圳旅游。正是在这一时期,深圳旅游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崛起,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深圳在人造景观开发上所取的辉煌成就。而这个属于深圳主题公园的时代以“锦绣中华”为起点的。

    “锦绣中华”的构思最早来自于香港中国旅游社的总经理马志民。他到欧洲公干时参观了荷兰玛杜洛丹的“小人国”,从中受到启发,觉得可以借鉴“小人国”,把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胜迹用微缩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定会很吸引人。

    当1985年底华侨城成立后,时任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总经理的马志民就提出建设微缩景区搞旅游的想法。但在华侨城内部,有人认为应搞房地产、盖别墅;有人认为应以工业为主。而外面说风凉话,等着看热闹的也不少,有人说“五湖四海”都赚不了钱,现在还搞什么“小人国”?但马志民不为所动。

    1987年9月景区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完工。本来景区的名称当中有“小人国”三字,当时的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晖说,中国是泱泱大国,叫小人国不合适,于是大家便采用了“锦绣中华”这个名字。

    景区开放后,游客如云,好评如潮。景区开放初期,每天游客上万人,多时达二三万人。有人形容说,刚开业那会儿“售票处犹如印钞机般财源滚滚”。很多游客兴奋得到处乱跑乱踩,坐在微缩景点上拍照。不少游人还偷偷拔走粘在地上的泥人。这可乐坏了泥人的供应商,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往景区送产品。

    景点广受欢迎,如何管理、服务成了新问题。当时一位日本人对马志民说:你们中国人建得了“小人国”,但是难以管好,能维持半年就不错了。回国后,马志民多次向“锦绣中华”的领导和员工讲述这件事,激发大家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鼓励员工努力管出一流的旅游景区。

    为了营造景区内的美好氛围,锦绣中华拔掉了当时公园内常有的写着“禁止”、“罚款”之类字眼的告示牌,工作人员也摘掉当时常戴的红袖章,对违反园区规定的游客不再大声喝斥,而是改为小声提醒。清洁工作也由定时清扫改为跟踪式清扫,游客扔下杂物,保洁员就会跟在后面默默扫净,既不斥责也不埋怨。这种高质量的服务从此成为深圳主题公园的传统,传承至今。如今,深圳的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主题公园的“黄埔军校”,很多旅游人才从深圳走向全国,成为各地主题公园的管理中坚。

    继“锦绣中华”之后,“世界之窗”也取得巨大成功。“世界之窗”景区面积达48万平方米,取代“锦绣中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微缩景区。园内汇萃了世界建筑、雕塑艺术的精华,世界之窗后来也成了深圳的象征,在很多外地人看来,来深圳不到“世界之窗”,不在铁塔前面照张相,等于没来深圳。

    “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所取得巨大的成功刺激了深圳乃至全国主题公园的发展。青青世界、野生动物园、欢乐谷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深圳带动下,主题公园的建设在国内形成一个强劲的浪潮。90年代也是深圳旅游业跨越式发展阶段,到2000年底,深圳已拥有各类景点40多处,宾馆酒店340多家,旅行社46家,入选全国双百强旅行社十多家,旅游产业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2000年接待游客42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2亿元。其间深圳还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一系列称号,深圳作为全国旅游强市的地位已确立起来。

    21世纪初——

    国际化从明思克开始


    深圳主题公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深圳在国内最早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