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12月26日消息: 上千平米的入口广场上门可罗雀,宽敞的园区内游人寥寥,实难想象,昨日这番场景的发现地竟是就在2月前制造十天吸引133.59万人气狂潮的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会场:主展馆与中国花卉博览园。这项盛事前后投资达20多亿,建成永久性主展馆4万余平米,室外展区中国花卉博览园占地近400余亩的巨大政府工程,在为期10天的会期之后,不可避免地走进衰减期:目前,每天到花博会参观的游客不过1000来人,其中有不少是持证免费入园的老年人。
展馆的出路在哪里?政府投资如何才能发挥长远效益?结合成都场馆建设及使用情况、昆明世博园的现状等,本报拟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场馆经济会展经济的发展,做一有益探索。
A
花博会“绽放”
算投入光华大道主展馆花了4亿
温江,这片277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着32万人口,就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而言,并无特别之处。然而,随着2005年9月28日至10月7日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盛大开幕,温江瞬间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
开幕前夕全线贯通的光华大道,连接着温江与成都市中心,宽敞笔直的大道像位新媳妇儿,被红花绿树装扮得美轮美奂。早在花博会筹办期间,四川省便投入了1.78亿元,打通了光华大道,并且改造了其他两条高速公路。这些道路的修通或升级,使温江到达成都市区的车程缩短为15分钟,到达机场的车程也只需半小时,过去被称为“乡下”的温江与成都市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这一盛大的中国花卉界“奥林匹克”主要有两大展区:室内展区主展馆和室外展区中国花卉博览园。主展馆,矗立在光华大道西端,总投资2.2亿元,占地159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米,设有国际标准展位497个。观景塔高83米,形似一条昂首巨龙。花博园占地50公顷,由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台湾组成的“锦绣中华”景观区,四川省及各市州组成的“天府之国”景观区,成都各区市县组成的“花舞成都”景观区,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国际景观区”及4个专类植物园五大部分组成。
小盘点
十日门票进账6679.5万
花博会铺天盖地的传媒宣传攻势,使各方关注全部集中于地处成都中心城区正西面的温江区。9月28日,花博会开幕当天,便有近9万游客从各地涌来,这让城市人口不过12.7万的温江瞬间变成一个“大集市”,温江城区内车道上满是挂着各地牌照的自驾车,双向八车道的光华大道竟然拥堵起来,街道上行人呼朋引伴,人群流动方向整齐划一,目的地只有一个:花博会会场。
附近配套有3个总面积超过10万平米的大型停车场,从9月28日起,这几个停车场几乎就没空过车位。主展馆内,在各省市区及海外参展团展区前逗留的人群密密匝匝。花博园里更是壮观,放眼望去,视力可及之处全是黑压压的人头。28日花博会首日,温江各项收入总进账达到1441.1万元人民币。进入“十一”国庆黄金周,“花博热力”持续释放,自驾车高峰拍马杀到,抵温游客人数记录被不断刷新,10月1日,最高记录19.8987万人次游客竟然远远超过了温江城区总人口。10月7日花博会闭幕统计,10天会期内总共133.59万人次游客涌入温江看花,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如果以门票50元一张计算,10天会期内花博会收入6679.5万元。
火爆的人气也令主办方底气十足,花博会刚闭幕之时,组委会便宣布:主展馆将延展3个月,50元票价不变!
B
现状调查
病情:人气衰减至每天千余人
戏剧性的现实紧随其后,仅仅时隔一周不到,花博会会场已是“风光不再”。尽管早在花博会会期期间,接受媒体集体采访的温江区委书记李刚就曾预测:花博会人气肯定会在会期后衰减。可这衰减的程度似乎依然令人感到吃惊。“花博园里面好秋哦,硬是看不到几个人!”11月上旬,接到一朋友的如此反映,还有些狐疑的记者立即专程前往温江花博园查探。
主展馆依然巍峨,可身边少了熙来攘往的人流,一股冷清的气氛即刻扑面而来。主展馆内部依然没有完成布置,未对外开放。转至室外景观区中国花卉博览园,情况依然没有多少改变:偌大的博览园里,视野所及之处,能搜罗到的游客总数不会超过一百人。且超过半数的游客都是老年人,只需要手持一本老年证,按照成都市有关政策,即可免费入园游玩。“每天可能就一千人左右,还不除开老年游客。”温江区某政府部门一位负责人私下透露,这个数字在周末会稍微上扬,但依然不够理想。
门票收入的大幅下滑,产生的最直观连锁反应便出现在花博园内的花儿身上。11月中旬,记者再次进入花博园走访,沿南大门一直行至“花舞成都”景观区,紧靠小径的花草被人踩踏倒伏,花卉造景中的花卉也有部分因过了花期而不同程度枯萎凋谢但并没有被更换。已经是中午12时用餐高峰,花博园内唯一的一个生活区“锦里花街”门可罗雀,记者挨店细看,竟然所有的餐饮店铺里无一食客。
诊断:
花博会患上“后遗症”
中国第一个由区级地方政府筹办的花博会,倾温江全区之力培育“绽放”的第六届中国花博会,花期是不是太短了些?答案是肯定的,和诸多大型活动的“先行者”一样,花博会与他们同属一种后遗症的“症候群”。
1999年5月1日—10月31日,昆明世博会接待海内外游客共计943万人次,是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7倍多。而其会期期间的超级吸引力,在闭幕后的消退速度也是惊人的。今年4月,温江区委书记李刚在赴世博园考察时就亲眼看到这样的场景:“下午一两点,站在世博园里一眼望去,找不到10个人,印象太深了!”这一强烈的视觉感官与心理预期的强烈矛盾冲突,让花博会的领军人物不得不及早未雨绸缪。“9月28日中午花博会刚开幕迎来成群结队的游客,我脑子里面90%的精力考虑的却是花博会闭幕后该怎么办。”实际上,关于花博会场地会期后经营的问题,早在2004年年底之时就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
“这么多的基础设施都要建,建好了还要维护,如果都要政府掏钱,那确实风险太大,负担也不小。”李刚说,“温江的资源是有限的,花博会场馆的建设问题上我们是采用的市场化方式,政府主导控制,企业来具体运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予以补贴,这样才能汇聚起大量资金。”据了解,主展馆和西部花木交易中心便是如此诞生的,其中交易中心由一企业投入1.2亿元改造。而所有为筹办花博会而建造的基础设施,产权都属于政府,包括部分花博会期间还在外的产权,闭幕后政府主动收回。
药方:
自主造血主打“新”字牌
花博会闭幕后即出现人流大幅下滑,入不敷出,如此一来,政府岂不是拿回了一个烫手山芋?温江方面的解释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主展馆和花博园是要做“大文章”的。所谓的“大文章”就是会展经济,前缀是“温江特色”,温江区会展办主任赵海介绍:“温江的会展是要与成都中心城区的会展形成错位发展,主展馆应该继续发挥效益,而且是会展经济的主要载体和平台,目前正进行招商,寻找企业来管理运作,已经有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数十家财力雄厚的财团与我们进行洽谈。主展馆旁边现在用做停车场的那块108亩空地,将来配套建设一座五星级酒店,与主展馆、花博园形成三位一体的温江特色会展中心,可以承担国际国内的重大会议。”
政府配套、市场环境培育,政策扶持,温江的会展业已初露端倪,虽然明显还不够成熟,但政府的决心是看得见的:花博会闭幕后,温江党政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评,能者上,庸者下,同时成立了成都市郊县第一个会展管理机构———会展办,抽调精英专门负责包括主展馆运作在内的会展业务。“首先场地的自我造血功能就需要启动培育,我们还是结合节气,从一个个活动做起。”临近元旦,原花博会的几处场地便接连有活动陆续上演。2005年12月30日—2006年1月20日,“2006年元宵花会”将在西部花木交易中心举行,烟花节、灯会,接连出招的温江到底能收到什么效果,还有待时间见证。李刚书记的结束语倒是给了很大的期望空间:“要把包袱放下来,自己走路还带赚钱的要诀,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就是推陈出新,不因循守旧,这样才能做活了,从而避免花老百姓的钱来搭个花架子就了事。”
C
专家点穴
中国旅游学院戴斌副教授认为,现在各地的旅游发展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即从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现在一提起旅游产品的竞争,就会想到竞争消费者或者是旅游者,实际上竞争还有一个另外层次的概念,就是竞争投资者。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杨继瑞教授建议,如果要使花博会展场持续发展,就需要对花博会作必要规划、调整,需要建立统领整个花博会的大型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企业化经营和统一集团管理。将花博会展场发展成花园式酒店集群,修建与花博会风格相异却又互相协调的酒店,与花博会外环境形成配套,形成资源的整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