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共博山区委书记闫西国对话:擦亮生态名片

2005年12月26日 09:31大众日报

    浙江园林网12月26日消息: 本期话题: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贠瑞虎(本报记者)

    特邀嘉宾:闫西国(中共博山区委书记)

    背景

    博山因煤炭、陶瓷等资源型产业而兴,也因资源枯竭、老企业多、包袱沉重而一度举步维艰。近年来,该区以建设“工业城市、旅游城市、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区建设规划,生态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仅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博山区就接待游客60.77万人次,是2000年的3倍;前10个月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亿元,同比增长42.5%。

    事件

    11月29日,范公祠附近一处“突突”喷涌的泉眼周围,围满了兴奋不已的当地群众。见记者好奇,一位老人感慨道,已经好多年看不到这个泉眼喷水了。

    区领导介绍说,博山城区原来有40多处泉眼,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位下降,均已干枯多年,如今这些泉眼全部复涌。记者在旁边的后乐桥上看到,多年不见的“桥下流水,桥上行人”景观也再次显现在人们面前,城里城外条条河里水流潺潺,特别是淄河源头多年干涸的河床,水也哗哗作响地流淌着。

    点评

    贠瑞虎(以下简称贠):博山生态环境的变化让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大自然有时何其苛刻,有时又极其多情。你疯狂索取,她就会无情报复;你珍惜呵护,她也会加倍回报。

    闫西国(以下简称闫):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一点。近年来,我们以建设生态区为目标,以城市污染防治为重点,一手抓环境生态建设,一手抓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我们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对城区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了关停或搬迁,改造了4家水泥企业,拆除了106座国家强制淘汰的工业窑炉,拆除了近千根烟囱,建设了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同时,实施了道路绿化和环城绿化工程,目前全区有林地面积已达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7%,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5.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5平方米,形成了“叠林抱城,水绕山环”的山水城市景观,成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贠: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但由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政绩,不少地方舍不得花本钱进行这样的长远投资。

    闫: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不能只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不能只为了局部利益而牺牲了全局利益,不能只为了一个辖区的致富而影响了全区乃至全市的生态环境。我区的源泉、池上等6镇地处淄河上游,是淄博市的水源保护区,保护好生态环境更显得尤为重要。前些年,池上镇发现山上花岗岩含量丰富,可以加工生产优质花岗石,可是由于采石破坏了植被和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企业成立了没几天便被取缔了。去年,一客商看中了源泉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畜牧养殖量大的优势,决定投资上千万元兴建生猪屠宰加工厂,建成后年可实现利税百万余元。由于影响环境,区、镇坚决禁止上该项目。

    贠: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下这个决心并不容易,因为它意味着必须付出很大的投入和眼前代价,且收效很慢。

    闫:也不尽然。记得几年前一位台商想来博山投资一个包装制品项目,其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台商对我们的配套设施和优惠政策也很满意。谁知他亲临签约时却发现选址周围污水横流,气味刺鼻,当即拒绝签约。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区里一班人,大家痛下决心:想发展首先要以人为本,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质量,绝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近5年来,博山区用于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达到5亿元。即使从眼前看,经济、社会效益也相当可观。如今在博山城区,每天参加晨练、晚练的市民达到7万人次,是5年前的10倍,占城区总人口的1/3;市民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8岁,比2000年增长了1.9岁,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好了,不仅外地游客纷至沓来,连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旭硝子也把研发中心建到了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