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日新 老广深感惭愧不懂游广州(图)

2005年12月03日 10:22信息时报


    浙江园林网12月3日消息: 在刚结束的2005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各种特色旅游文化活动集中在一周时间内“爆发”,让老广大为感慨:“原来家门口还有这么多好玩又有意思的地方”。

    得益于城市建设发展的日新月异,近十多年来,仅广州的景区景点数量就是原来的5倍,广州城市变迁已让不少老广也深感惭愧,不得不重新认识新广州,从这两年的羊城一日游的持续火爆就见一斑。2000年,参加“广州一日游”的总人数达3915.14万人次,为广州旅游带来了100多亿的收益。今年国庆黄金周头三天广州47个旅游景点接待市民过百万人次。广州游已经从当年的“鸡肋”变成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参加“广州游”原来很多广州人

    老广州说:近几年城市变化快少睇几眼都不得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广州各名景区入境游客、港澳同胞潮涌、2000年广州人游广州的盛极一时、2003年外省人游穗勃兴,到2005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热闹开锣,旅游文化内涵的再度延伸将老广拉出家门,掀起故地重游的潮流。

    吕晓燕———从业16年的资深导游,陈白羽———从事导游职业10年,黄咏柔———导游新生一代从业5年,阿娴———生长广州45年的普通市民,她们的故事、经历刻划了广州旅游文化历史变迁的图景。

    陈白羽(资深导游):“90年代,外国人看广州”

    1995年取得导游证的导游陈白羽回忆起上世纪广州游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90年代初期,广州是许多入境游客必经的第一站,广州为数不多的景区内挤满了好奇的外国游客和港澳同胞。1994年左右,到广州的大型游轮,一年下来也有好几艘。当时,游客游广州多为几个传统的老景点。

    当时广州游未能发展起来,本地人游广州的几乎难以寻见到。是由于受制于当时广州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大环境,并且当时旅游市场的无序、各旅行社各自为政,那时的广州一日游有“广州游”、“一日游”、“羊城游”等多种名称,品牌形象不统一,服务不规范。令当时的广州游成为旅行社和本地游客都不感兴趣的“鸡肋”。

    吕晓燕(资深导游):“2005年,外省人看广州” 


吕晓燕看好外省人看广州的前景。 


    有着16年导游从业经验的吕晓燕感觉最深的是,广州人游广州发展至今,已从简单的观光型转变为享受型旅游,满足自身休闲的心理需求。而工业游的出现促使了外省人看广州的高潮出现。

    2003年7月18日,广州“工业名企一日游”推出并轰动了整个羊城,创下一个多小时内首团400个名额全部爆满的纪录,吸引了众多外省人前来广州一睹广州大工业的发展,尤以外省的单位团体居多。

    吕晓燕感叹道,现在自驾车旅游成潮流,一家人走出广州到省内秀丽景区进行休闲度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旅游已从单纯的看风景到享受风景”。据广东铁青有关人士介绍,黄金周自驾车游的游客几乎是成倍的增长。自驾车旅游的产品也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黄咏柔(资深导游):“2000年,广州人看广州” 


黄咏柔见证了广州游兴旺至今。 


    作为2000年大学毕业从业导游的黄咏柔来说,工作的第一年就碰到了广州人游广州的高峰期。黄咏柔认为,广州游的一时勃兴并非偶然,得益于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日新月异。

    1999年9月27日推出的“百万市民看广州”活动,一时吸引大量广州游客报名,当天出发的就有十几个团。2000年9月,当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林树森策划推出了“一日读懂两千年”的“广州经典一日游”。“一时间,不管是广州市政府官员、外国领事馆官员、广州市民还是外来打工仔,纷纷坐上广州一日游旅游大巴,感受这个岭南千年古城的旧貌新颜”。 

    黄咏柔告诉记者,许多广州本地人突然间发现广州原来有如此多美丽的景观,而居住广州的外省“新客家”惊叹于广州悠久的文化历史。通过口口传播,一时间,老广们扶老携幼一日游广州蔚然成风。

    阿娴(市民):“景点太多难选择” 


阿娴说广州处处值得走走看看。 


    “广州变化太大了!”阿娴这位地道的老广州,目睹并经历了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旅游景点在内的巨大变化,“小时候没什么玩的地方,偶尔跟着大人到公园听场戏就算相当奢侈了,每次回来还会在小朋友面前炫耀半天;儿时,期待着去看一场粤剧。”

    20年过去了,珠江航道还是那么宽,可是两岸的风景却发生了巨变。大理石铺就的沿江人行道取代了草地和沙滩,堤岸修葺了现代结实的护栏群。“现在我们有空开车到花都、清远、从化泡温泉,特别是这两年,广州人特别流行去一些有山有水的郊区玩”。不过,阿娴也略

    带遗憾地表示,虽然广州处处值得走走看看,“我们却越来越少时间可以流连于公园、风景区,更忙的时候,甚至连重游珠江两岸也变成了坐在车内走马观花、一扫而过”。

    74岁的谭老伯讲述广州公园的发展轨迹

    “当年逛公园要筹备几天”
 


谭伯说每次去公园都有新发现。 


    74岁的谭绍鹏老伯每隔两三天就要和妻子一起四处走走,逛逛不同的公园。“广州变化得太快了。公园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靓,我每次去都有新发现”。从上世纪末的白云山、越秀公园等几个老公园,发展到现在的全市173个大大小小的公园,如今有“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之美誉。逛公园从市中心逛到郊外

    谭绍鹏老伯曾供职于广州史志办,10年前退休后便开始游遍广州的东南西北。谭伯告诉记者,10多年前,花上一毛钱坐着公交车摇摇晃晃到达白云山山脚下,“当时只有鸣春谷是唯一有石阶路的景点,其他都是斜斜的黄泥路,很不好走”。当时可供选择的游玩景点并不多。“出了东山、越秀、荔湾、芳村四个区以外都是黄泥路,去那的公车不仅车次少而且很颠簸,郊区更是根本没有公园。”

    根据广州市政园林局的统计数字,过去公园多集中在老城区,1997年以前,荔湾、越秀、东山、海珠等区的公园数量,占广州公园的60%左右。但近几年来,新增的公园陡然外移,天河、白云、黄埔、芳村诸区的公园已占全市公园的七成以上。从“大包小包”到轻装上阵

    说起公园的配套设施,谭伯认为这是广州公园变化最大的地方。“以前到公园游玩,通常都要几天前就开始筹备呢,然后再花上一整天泡在公园里面。那个时候公园就只是公园,吃喝等配套基本没有。”

    谭伯说,当时每次游白云山都要背很多食物上山,一家四口出游一般要背上两斤左右的水、一斤饼干、一斤面包等“干粮”,再加上其他如伞等杂物,真让人有点“吃不消”。谭伯说后来有一次在白云山上发现了一个沙河粉的小档,当时吃一种叫“酸甜苦辣”的五色炒河粉成为一件奢侈但令人兴奋的事情。

    近几年来,白云山修建了山北、山顶公园及山庄、双溪客等休憩吃饭的地方,其他公园的配套设施也日渐齐全。公园从两三个到数不清

    事实上,广州的公园建设理念,也在这“大公园经济时代”当中不断升华,倘若从晓港公园、流花公园走出去,经过雕塑公园、航天奇观、世界大观等,再步入新兴的瀛洲生态公园、杨桃公园,人们便可看到,身边的公园,是怎样从50年代的“人造风景”到90年代前期的“艺术加工”,再返朴归真强调休闲生态的历史过程。

    老船长细数46载“珠江游” 


再次回到阔别多年的珠江游船上,两名老船长兴奋不已。 


    见证羊城巨变的“珠江游”已经经历了46个春秋。由广州市客轮公司首创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珠江日、夜游服务,40多年来,“珠江游”有着鼎盛的年华,也遭遇过波折和冲击,反映出广州人文生活的变化轨迹。而46年前兼做游船的两艘木质渡轮,如今已被20多艘现代化的专用游船所取代。第一条线路只有两艘木船

    珠江游是由广州市客轮公司首创的广州旅游项目,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广州的一张名片,而当年负责开第一条“珠江游”游船“粤渡37”的老船长梁伟雄和当年驾驶“和平号”的老船长陈辉则见证了珠江两岸40多年的发展变化。梁伯和陈伯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市民文化生活也活跃起来,但当时的文化方式主要是陆上戏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