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贸易逆差看中国农产品走出去

2005年02月28日 10:16阿里巴巴佚名

    浙江园林网2月28日消息:    新近出版的《半月谈》杂志刊登了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的文章《从贸易逆差看中国农产品走出去》。文章说,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出现了逆差,这意味着入世的第三个年头,我国已经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据2004年前11个月的海关统计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由2003年同期顺差19.4亿美元转变为逆差51.8亿美元。综合全年来看,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高达55亿美元。

    回顾中国入世三年来的历程,有两个人们预期中的现象都未出现。一是国外汽车等产品大举进入中国;二是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大举出口海外。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国际竞争力,如园艺、畜禽类产品、水产品等。但从出口表现来看,除了蔬菜略有增加,其他农产品出口不进反退。

    为什么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未能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表面上看,是其他国家在家禽和动物进口方面设置的种种非关税壁垒,成为中国相关产品的重要障碍。但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在于我国尚未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未得到根本提高。

    正如汽车出口,并非将汽车放到国外消费市场上便可坐享其成一样,农产品出口也远不是将农产品摆上国外超市那样简单。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双重压力:在生产方式上,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高。据统计,我国近年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占到35%~53%,平均为45%,而发达国家农产品人工费用不到10%。在产品质量上,我国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此外,发达国家经过二次加工的农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而我国仅为20%左右。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正处在一个由粗放式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口。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就是要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指导农业,实现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实现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而在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能否发挥好农业工程技术作用,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和突破口。

    在一些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又称为工程农业。美国工程院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最杰出的十大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因为它改变了整个农业以至社会的面貌。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农业工程技术一旦与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经济与管理技术密切结合,就会令农业面貌产生巨大变化。如荷兰的工厂化农业、以色列的节水灌溉农业、美国的规模化农业等,都是这三方面技术完美结合的范例。

    加快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及应用,是我国农业快速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十五”期间,多项农业工程技术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内容。我国的设施园艺栽培面积已突破210万公顷,总面积达到世界第一。以蔬菜种植为代表的设施栽培技术在北方迅猛发展,国人吃的菜已经有1/3是“大棚菜”。3S技术和计算机智能系统核心技术的应用,开创了农业信息技术的新时代。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对农业资源进行监测,随时对全国的耕地面积变化、农作物的面积布局、长势情况和农业自然灾害状况作出客观评估,可以为国家有关农业的宏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依据。

    但我国仍未实现由设施农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它警示我们,加快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尽快将神州大地农业工程应用的“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