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3月11日消息: 近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引种驯化,将欧洲山茱萸引种成功。欧洲山茱萸是美丽的观赏植物,春季可赏花,秋季可观果,它也是著名的中药材,俗称“药囊”,有补肾、止汗的功效,还可以治疗神经衰弱。
欧洲山茱萸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株高5米至8米,树皮灰褐色。单叶对生,卵圆形,先端渐尖。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先叶开放,花被4枚。金黄色果长椭圆形。花期4月至5月,果期9月至10月。
欧洲山茱萸原产东欧,性喜温暖向阳环境,适生温度为15℃至28℃,在北京地区可以露地越冬。不择土壤,田园土、沙壤土、中性土及微酸性土壤均能生长,但盐碱土不宜种植。播种、嫁接繁殖。
欧洲山茱萸种子坚硬,秋收后需要进行冷冻或沙藏催芽。春季谷雨节气后进行播种,可以温床育苗,也可露地直播。翌年春季进行出圃定植,株行距以1.5米×2米为宜。欧洲山茱萸实生苗一般需10年后开始结果,为提早结果,最好采用嫁接繁殖。砧木选用山茱萸属植物实生苗,接穗选用已结果的高产、大果植株的2年生枝条,进行劈接;也可在8月中旬进行芽接,嫁接苗2年至3年就能开花结果。欧洲山茱萸容易栽培管理,通常在早春或秋末施一次追肥,可用麻酱渣或鸡粪干,施肥后要立即浇水,否则肥料容易烧伤根系。遇到天气干旱时,要适当浇水。此外,春季萌芽前还要及时剪掉病枯枝和徒长枝,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