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国家科技大奖的农民获奖者——王衡(图)

2005年03月30日 09:13央视国际继松


问鼎国家科技大奖的农民获奖者王衡 图(左)

    浙江园林网3月30日消息: 在3月28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有一位年过半百的特殊获奖者,他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却和众多的院士、科技人员一同站在了中国科技的最高领奖台上。他就是来自山西的王衡,作为本届大会唯一一名农民获奖者,

    王衡发明的“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其中最有特点的是他用了23年的时间,发明的一种新型防水材料。这种类似水泥的材料一遇水,只要6秒钟就能凝固,比国家规定的20秒还要快2倍多。从北京地铁隧道到三峡工程,王横的发明目前已经被国内近千项工程广泛采用。

    而让王衡决定开始进行水害防治研究的,是1982年他偶然遇到的一次矿井透水事故抢险,当时抢险队员用了一种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材料来填堵漏洞。(同期)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奖者王衡:“在现场,看到了我们几千号工人身背着大豆,填充透水的水孔的钻空的时候,我当时惊呆了。因为我是农民,深知种粮的艰辛。”

    1982年秋天,王衡在家里的捣药罐里开始了第一种防渗材料的研究。没钱没原料,王衡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老母猪;不懂理论,他就反复试验,在不断的失败中积累经验。为验证材料是否有效,他还多次下到矿井里做实地检验。

    1985年,王衡的第一种防渗材料终于试验成功,而今天,他独创的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已经走出了国门,孟加拉、韩国、摩洛哥等国家都在运用他发明的技术治理地下工程水害。

    获奖后,王衡告诉记者他还有两个愿望要实现:“一个呢就是用三年时间,建成中国特殊混凝土研发基地,第二个就是我个人计划向工程院的院士这个目标来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