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湖底防渗对动植物生存影响极大(组图)

2005年04月16日 13:28竞报白强


    浙江园林网4月16日消息: 镜头是不会说谎的。当“圆明园防渗工程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争论还在人们耳边回响之际,一个来自“自然之友”的观测小组无意间见证了这段历史。昨天下午,自然之友向本报独家披露这一段历史镜头。 


防渗前的荷花茂密茁壮。

做过防渗后的湖中植物伤了元气,许多新叶长出时间不长便枯萎了。

薛野展示防渗试验前后对比照
 


    “自然之友”观鸟组在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高武的指导和参与下,于2002年下半年至今在圆明园进行鸟类调查。此间,他们见证了圆明园环境因人为干扰带来的种种变化。

    以下是“自然之友”的观测笔记摘录。

    湖底防渗前后


    2004年初圆明园对长春园西南水域进行防渗试验,在湖底铺了塑料膜。4月下旬完工后上水。 


防渗前的荷花茂密茁壮。


    5月底其他水域中的植物纷纷长出,但做过防渗的水域的植物稀疏可数。5月29日在湖边堆放着香蒲、芦苇,准备栽种。

    6月中下旬,未做防渗区域的水生植物已是茂盛一片,而做了防渗的水域水生植物依然寥寥无几,新长出的荷叶明显弱小,许多嫩叶长出后没几天,来不及长大就枯萎了。

    7月下旬,防渗水域中的荷花依然较少,荷叶易枯,连不成片;香蒲、芦苇虽经种植,但依然较少。新修的水榭旁有少量盆栽的莲花开得较好。原来的多种挺水植物均未见,水中长着绿苔,水体绿色。而其他没做过防渗的湖水因植物茂密而水较清。

    8月下旬,做防渗的水域有了较茂盛的荷花,我们认为是经过栽种的。即便如此,与上一年6月比荷花仍少很多。


拍摄于2003年6月,水生植物及芦苇生长得非常茂密。

作防渗后,原本茂密的芦苇明显稀少了,经补种过的荷花虽然还能见到,但比上年现颓势。


    2003年(做防渗前)的这块水域,荷花满池,荷叶壮硕;北岸边一片芦苇、香蒲茂密,经常有鸟藏身其中见不到踪影;岸边浅水处生长着多种水生植物:慈姑、荇菜、茭白、菱角、槐叶萍、水葱等等。水中繁殖的小(一种水鸟)在此有3巢,其中1巢6月21日就有雏鸟出巢,是圆明园中最早的;而防渗后见到2巢:1巢未孵化弃巢,1巢孵化不成功。

    结论:由此对比可以看出,湖底铺防渗对水生植物及赖以生存的动物影响极大。

    背景:自然之友于1994年注册成立,是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成员来自全国各行业,目前会员一千余人,以及各大学环保社团为主的23个团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