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闹起采茶荒 拉住采茶工走到家才松手

2005年04月25日 14:23今日早报佚名

    浙江园林网4月25日消息: “去年是一大堆人坐在溪边等着我们去挑,今年,用两只手去拦还怕被别人抢走了。”在采访中,一位杭州梅家坞茶农这样抱怨。与往年几千外地采茶工涌入茶山不同,在经历了年初的一场“倒春寒”之后,西湖周边的龙井茶产地均不同程度遭遇采茶工短缺的困境。人数少,熟练工少,年轻女工少,成了今年采茶工“荒”的最典型表现。据了解,不仅在龙井茶的产地杭州,省内的白茶产地湖州安吉、龙顶茶产地衢州开化等地,外地采茶工都因为人手短缺而身价倍增。

    雇主

    拉住采茶工走到家才松手


    中午12点,来自安徽淮远的庞俊翠跟几个老乡疲疲塌塌地走在杭州梅灵南路上。早上5点半起床,6点下地,到现在回东家家里吃饭,她们已经在一亩多茶地里干了近6个小时。吃完中饭,她们几个又得马上去茶山采茶,一直到晚上天黑看不清楚为止。

    “来了大半个月了,不管刮风下雨,天天这样。”她说,虽然东家雇了8个采茶工,但家里的近6亩茶山都是芽叶儿正旺的时候,采得越早,价格越高,等过了谷雨,芽叶长大了,茶形、茶汤的味道都没那么金贵了。

    “因为年初的一场雪,大量茶树抽芽时都已经过了清明,好不容易等它长起来,采茶工又缺了,真是急都急死。”在梅家坞村炒了55年茶的孙巧官坐在茶锅前,手起茶落,连说话时都不停下。他告诉记者说,家里一共有11亩茶山,今年雇了15个采茶工,都是托了相熟的“带工”才拉过来的。为了留住采茶工,他把工资从去年的18元/天涨到了25元/天,才过来几天,就敲边鼓似地向这些采茶工灌输:“这里好,明年还过来吧!”即便这样,采茶工的质量仍不能让他满意,因为“大多都是四十来岁的,第一次出门采茶,手脚要慢好多”。

    虽然现今大多农户已经各找门路,安排好了自家的采茶工,但从几个安徽采茶女的嘴里,我们还是能看出当时“抢工”的热闹场面。“我们大概晚上9点多到这里,早就有东家等着了,很多人是跑过来拉人的。”来自徐圩乡因上村的赵手兰印象深刻,“第一次出家门,看到他们两只手抱过来,开始很紧张的。”同村的陈广霞因为年轻,一眼就被东家看上,拉着她直到家里才肯放手。

    内援

    本地采茶工紧急上阵救急

[分页]
    采茶时节,人手短缺,本不是稀奇事。外来采茶工数量的减少让这种情况显著加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从安徽、江西、江苏、我省上虞等地运送采茶工来杭州的大巴已经不下30辆,而且为了多拉人,每辆限坐四五十人的大巴都被“带工”塞进了100多人,两三个采茶工不得不拼坐在一个座位上。以此计算,来到杭州的外地采茶工已经有3000多人。但仅梅家坞一地的2000多亩茶山,就需要采茶工近3000人。往年以安徽、江西人为主的采茶工队伍里出现了更多陌生面孔,河南、甚至甘肃的劳动力也被“带工”拉到茶乡,干起了采茶的活。

    “往年‘带工’带过来一个人,给他10元钱,今年还要去求他找几个好的,‘人头费’一下子涨到20元一个人,紧缺的人家都开出了50元招一个的价码。”茶农孙巧官有些抱怨,“人手紧,我们只好去找亲戚来帮忙,但本地人不愿干,还嫌工资低。”转塘镇周浦乡的袁大姐就是一个本地采茶工,亲戚因为是人手不够,请她来帮忙。她每天跟几个安徽采茶工一起干活,但工资要高出一倍,按45元/天计算。像她这样的“贵族”采茶工,少说也有四五十人。

    记者随后在三台山路一带的茶山上看到,稀稀拉拉的采茶女工中也出现了两三个男采茶工。“没办法,能采多少算多少”,其中一位小伙子对记者说。他原本只是来炒茶的,今年人手少,也得帮着上山采茶了。

    工荒·分析

    采茶太辛苦,年轻点的都不愿来


    一边是二两西湖龙井茶拍出了天价,一边却是满地的茶叶芽儿等着人采,为什么今年的西湖茶乡会遭遇采茶工缺口?除了气温低导致春茶时间推迟,许多劳动力已外出打工之外,工作的辛苦成了采茶工和农户们一致认同的理由。

    “我原来皮肤也是白的,现在晒了大半个月,就这么黑了。谁不愿意白白嫩嫩的?要不是家里需要钱,我也不来干这个活。”袁大姐一边说,一边解开衣领给记者看脖子上没被晒伤的皮肤。在她的下巴以下,有一道很明显的黑白交界线。尽管她戴着草帽,披着毛巾,可脸上的皮肤还是被“烧”得很烫。她随口就说了几条采茶的不便,“下雨要冻死,出太阳要热死,从早到晚,爬高山,还要被虫子咬,很多人怕苦啊。”

    “年轻点的,要么到城里的企业打工去了,要么去茶馆、酒店做服务员,还有嫁人的,自己做生意的。去年很多来过的(采茶工),今年找到更好的活,都不来了。”陈广霞今年30岁,已经是采茶工中很年轻的一个。

    一个在茶楼里帮东家打下手的小姑娘,虽然拿的工资比采茶工低,但比起别人早6点干活,晚6点收工的生活,她还是承认“宁可在屋里干活,轻松一点”。

    薪酬仍是吸引外地采茶工的关键

    与采茶工普遍反映的工作太苦不同,西湖区农业局种植业科的工作人员在调查后发现,决定外地采茶工数量和质量的关键还是工资待遇,并不是没有采茶工,而是采茶工愿不愿意来,农户能不能接受这笔成本的问题。
[分页]
    工作人员分析说,因为各地的“民工荒”,当地用工人数增加,打工者便会计算,花几百元的路费来杭州赚钱,到底合不合算,有些远的地方来回路费得200多元,而来杭州采20天茶,也只赚300多元,只够回家买一两袋化肥。而因为人手少,价格就成了茶农和“带工”拉锯的焦点。比如,一群采茶工到了火车站,便宜的火车班次没了,“带工”就可能会给茶农打电话,如果差价由茶农出,工人就来,不出,一群人就这样散了。

    随着采茶工家乡当地生活条件的好转,打短工所赚的钱对他们的吸引力也在减弱。维持了多年的20元/天的工钱,早对临近地区的农民失去了吸引力,这也导致寻找采茶工的“带工”,必须越走越远,越走越偏。

    “以前那些村里人们的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现在打工的门路也多了,全家年收入涨到五六千元,他们也不看重这几百元钱了。”一位梅家坞茶农说,现在东家对采茶工可是“比他们自己的父母还好”,下午还要准备蛋糕、香蕉给他们当点心。

    而根据一些采茶工的说法,他们虽然跟农户谈好了价钱,但最多只是口头协议,到时候的价钱到底是多少,还得到全部工作结束的时候才知道。“大半个月了,还没拿过工钱,应该会给吧!”虽然包了吃住,但毕竟只是靠口头约定,外地采茶工对工钱是否能按时发放还是有些担心。

    工荒·对策

    如果众口能调,可试试统一招工


    从去年的采茶工大量过剩,到今年的人手紧缺,采茶工数量似乎有着明显的“大小年”现象,有没有人负责管理和安排?杭州西湖乡梅家坞村委会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从包产到户开始,就出现了请采茶工帮忙采茶的现象。他们目前的态度是全部放开,交给市场去调节。目前,村里往往会有几个人牵头,找外地在杭打工的人充当“带工”,把当地人集合起来,带到杭州再安排到户。

    针对今年的民工荒,有消息说龙坞镇镇府打算明年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帮茶农找采茶工,政府会提前派村干部去农家询问采茶工需求数量,再通过劳动力市场来介绍采茶工。但在采访中,有关部门还是表示其间的操作有难度。西湖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因为每家每户采茶的时间不同、挑人的标准不同,工钱也在浮动,如果人来了,农户又不要,村里就得补贴很大一笔费用,如果农户能缴纳部分押金,再委托村里统一联系,还是有些可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