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4月9日消息: 世界各国花卉业的历史多的长达二、三百年,少则三、四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各国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伴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花卉业迅速在全球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花卉产品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
近几年,全世界花卉贸易从整体而言,呈增长趋势,花卉贸易额1995年比1994年增长了16%,1996年比1995年增长了7%,其中切花分别增长了17%和5%,而盆花分别增长了14%和11%。全球花卉出口变化,可以参考1992年世界花卉产品总出口排行榜和1994年—1996世界花卉产品、切花、盆花进口到主要消费市场排行榜。荷兰花卉出口贸易遥遥领先,出口贸易占世界总出口的51%,在三年内所占的份额比较稳定。
从1994年到1995年,全球切花贸易除土耳其以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印度的增长幅度最大,达到了162%,其次是厄瓜多尔,增长幅度为74%,再次为墨西哥、比利时、卢森保、肯尼亚、英国和加拿大,分别为50%、49%、41%、38%和30%。从1995年到1996年,世界花卉贸易普遍出现了负增长,其次是加拿大,速度为34%,再次为厄瓜多尔和西班牙,分别为28%和26%。印度的花卉贸易从1994年的第26位上升到1996年的第19位(1992年为第38位,到1996年为第19位)厄瓜多尔从第7位上升到第4位,德国从第17位上升到第13位。盆花增长速率较快的为西班牙,1995、1996年分别以32%和68%的速度增长,排名从第13位一跃到第9位,其次是意大利,两年增长速度为13%和77%,排名从第6位上升到第4位。
花卉的几大特点是世界花卉的产销格局基本形成,花卉的消费市场为德国、法国、英国、荷、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其中欧共体几个国家进口额占世界贸易的80%,美国占13%,日本占6%。花卉的主要生产国为荷兰、哥伦比亚、意大利、丹麦、以色列、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和德国、美国、日本等。
花卉的生产发展趋势是生产重心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全球有四大公认的传统花卉批发市场,即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美国的麦阿密、哥伦比亚的波哥大、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这些花卉市场决定着国花卉的价格,引导着花卉消费和生产的潮流。但非传统的花卉市场已经开始影响全球的贸易,如俄罗斯、阿根廷、波兰及捷克等国已逐渐引起许多花卉供应商的兴趣。尤其这些国家已经开始进口切花,特别是一些高档花卉,如中国往往从荷兰拍卖市场进口郁金香、鸢尾、百合、火鹤和鹤望兰等花卉以满足国内对高档花卉的需求。但发展中国家对花卉成品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目前对花卉新品种的种苗及生产技术有很大的需求。具有潜在花卉消费者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而发达国家的花卉消费趋于稳定。
综合考虑各个花卉生产国的市场位置、国内市场、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劳力资源、资金资源、运输安全性、信息、品种、栽培技术、生物技术及设施自动化等17项指标,下列十个国家和地区最具有出口实力:荷兰、美国、日本、丹麦、以色列、中国台湾省、西班牙、意大利、哥伦比亚和肯尼亚。
发达国家主要是指荷兰、以色列、加拿大。荷兰以多种高品质的花卉产品、公开透明的花卉交易制度及顺畅的欧洲通路仍在外销市场上遥遥领先。加拿大则由于距离的优势主攻美国市场,出口速度急剧增长(1996年增长速度为26%)。
在发展中国家中有一些是花卉生产的先进国家。哥伦比亚在月季外销上增长很快,香石竹出口无论单头还是多头也有显著的增加。以色列因其先进的温室设施及喷、滴灌技术,生产成本较低,另外由于空运费较低,使得所有外销产品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在新兴国家中处于最优势的国家为厄瓜多尔。厄瓜多尔的生产者大多集中在月季的栽培方面,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公顷。热带的兰花及火鹤曾经是意大利的主要产品,但自1992年后已逐渐减少,取而带之的是泰国的石斛兰切花和毛里求斯的火鹤。津巴布韦以许多生产月季的小型农场为主,农场数量仍在持续增加,但自1996年以后趋于平缓。危地马拉出口花卉自70年代开始,以尤加和榕树为主,但自80年代以后,因观叶植物市场崩溃,转而生产切叶和切花,目前以出口美国市场为主。墨西哥是开发许多优质切花出口的典范,国内市场也是很有活力的,但许多优质的切花还未走出国门,在国内就已销售一空,切叶主要出口美国,而椰子类切叶生产快速发展,主销日本、美国及欧洲市场,以盆栽及牡丹等产品销售最佳。新西兰在1996年外销表现不佳,主因是日本市场的挫败。南非出口渐减,切叶仍维持为主力,切花量渐增,盆花出口减少。台湾省自1995年出口持续增长,主要市场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