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福建水果如何闯出“低价”困局【评】

2005年05月20日 09:57中国食品产业网佚名


    核心提示
    
    5元钱,买香蕉,如果买本省产的,你可以买上近两公斤,但如果要买台湾入闽的香蕉,5元钱只能够买一根。昨日,在“海交会”及福州超市里,台湾水果高价走俏,赚足了眼球。
    
    台湾水果在福州高价走俏,给福建的相关部门和果农上了一课,福建曾经出现水果挂在树上,果农却因价低不愿摘采的现象。记者昨日专门就闽台两地农产品,尤其是水果的现状、差距进行了一番调查。
    
    目击
    
    台湾水果VS本土水果
    
    价高几倍却卖得俏

    
    昨日在福州省府路的超大超市,记者看到杨桃、香蕉、木瓜等十余种台湾水果,成为超市的亮点,赚足了眼球,虽然价格不菲,还是有不少人购买,莲雾等个别台湾水果,很早就销售一空。
    
    “同样是木瓜,也看不出什么不同,为什么价格差了那么多?”昨日,在福州省府路超大超市,记者遇到一位前来购买水果的陈依姆,满脸不解,她告诉记者,当天在超市里,平时木瓜500克仅3.2元,而昨日上市的台湾2号木瓜却高达14元,二者相差了近4倍。
    
    实际上,不仅是木瓜,台湾水果的“身价”都远高于大陆水果。台湾香蕉在“海交会”展销现场可按个卖:一根5元钱。9元钱可买一公斤的大陆芒果,若买台湾的爱文芒果要46元,价格翻了4倍,就连一两元钱一公斤的菠萝,台湾产的也要12元。
    
    探究
    
    台湾水果缘何走俏?

    
    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建华称,台湾农产品的技术含量远高于大陆,台湾水果培育出来,不仅好吃,而且美观,使得台湾水果可卖高价。此外,台湾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大陆,这也使台湾水果价格不菲。
    
    昨日,上市台湾水果的超市销售人员介绍,将台湾水果与大陆产的水果摆在一起,台湾水果十分抢眼,很多消费者图新鲜,由于买的量少,也不在乎价格了。
    
    闽农产品难以高价上市
    
    瓶颈
    
    瓶颈一
    
    技术落后10~15年
 
     [分页]
    “台湾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至少比福建要先进10~15年的时间,台湾水果好看又好吃。”福州正大果业公司总经理纪庆忠说,技术领先,是台湾水果高价走俏的重要原因。
    
    福建与台湾相比,地域和自然条件相近,农作制度相似,但台湾农业劳动生产率却远高于福建。对此,省农科院研究员刘克辉称,以土地、森林、劳动力多寡为主的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已经不是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去年夏季我省荔枝普遍丰收,但收购价每公斤只几角钱,紧接着同样的厄运又降临到龙眼的头上,丰产不增收。
    
    “根据台湾有关方面资料,台湾农产品的技术,在全球排在第4位,而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排在第二位。”昨日,台湾日正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邱副总称,台湾果农可以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避免出现一哄而上、丰产不增收的情况。
    
    瓶颈二
    
    农产品“品牌”缺位

    
    福州蜜橘、莆田枇杷、安溪乌龙茶、漳州水仙花、天宝香蕉、平和蜜柚、龙海荔枝、永春芦柑、同安龙眼等等,这些福建特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然而,近几年来,我省总有农产品滞销问题冒出,价贱伤农的悲剧不断上演。
    
    一位农科院研究所人士介绍说,如2003年“李果之乡”永泰全县李果面积10.5万亩,年产约4万吨,每公斤平均价仅为0.40元,年产值1600万元,创历史最低水平。一位农民家有几百株李果,夫妻两人一天最多摘150公斤,只有60元收入。所以永泰当时发生大量李果被倒掉或干脆挂在树上烂掉的情形。后经专家调查,找出了李果受冷落的原因———没商标、没品牌。
    
    瓶颈三
    
    订单农业违约率高

    
    台湾农业企业大多数采取“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产品经过整理、加工、冷藏后全部出口,而我省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分散型,市场化程度低,农户的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较薄弱,在“农业订单”中经常出现履行率低、纠纷多的现象,尚未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据了解,目前我省订单农业仍集中于花卉、蔬菜等特色产品和优质农产品,订单规模小、品种少,大宗农产品的订单较少,大额订单亦很少见。且由于市场的不规范,有些企业在面临风险时,会把风险转嫁给农民。
    
    “台湾的果农,大部分都有上网的习惯,家家开通网络,同时,与当地果协保持密切联系,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建华称,相比之下,福建果农鲜有网络资源,与市场联系不紧,影响市场拓展。
    
    出路
    
    由传统农业转向订单农业

    
    据了解,福建已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1600多家,合同利用台湾技术800多项,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品系500多种。
    
    “承接台湾,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李建华称,“如今台湾水果进来了,福建要抓住这个机会,促进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的转型升级。
    
    省内不少专家还建议,我省农业要扶持和培养一批加工型或市场型的涉农企业,以此为龙头,带动本地订单农业的发展。
    
    专家认为,我省水果应调整种植结构,早中晚期品种搭配才能突破销售瓶颈,把风险减至最低。例如在厦门同安,大多数果农种植的龙眼是“水涨”、“赤壳”等产量高的品种,大量上市时每公斤收购价却只有0.50~0.60元。同样是龙眼,在厦门种的中晚熟龙眼“风梨穗”每公斤的收购价格2.60~2.80元。
    
    在品牌包装上我省不少农产品都急需实行精选、精包装、美化产品形态,不能只有一个“品种”的美誉,更要多出一些自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