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千年大唐含元殿将要重现“古貌”

2005年05月31日 09:13华商报李彪

    浙江园林网5月31日消息: 青石满铺、古松参天,穿丹凤门、过下马桥,通过御道登临高台遗址,看水幕中的含元殿……沉睡了1300多年的位于西安北郊龙首原上的含元殿御道又将复现在世人面前。

    记者获悉,今日有关部门将举行含元殿御道建设拆迁安置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御道保护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该工程占地358亩,东西宽400米,南北长630米,恢复建设御道和丹凤门,规划建设广场及仿唐建筑旅游服务设施。

    现状周边环境亟待整治

    据了解,拥有唐代皇家园林之称的大明宫,其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区跨新城、未央两区,三个办事处,五个自然村,涉及人口7.2万。从丹凤门到含元殿100多万平方米的宫墙区和东西内苑,多年来一直被工厂、学校和居民区“叠压”。

    目前,御道周边地区建筑多是居民自建房屋,绝大多数为3层以下的老式楼房、平房和简易房,建设质量低,建筑物年代较长。且人口密集,居住及生活环境恶劣,长期以来一直是西安市闻名的脏乱差地区,严重影响西安的历史文化风貌,整治和开发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造恢复保持唐风唐韵

    今年,大明宫含元殿御道保护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被西安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市政府邀请了国内6家颇有实力的古建筑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规划设计,并多次邀请专家就方案进行论证。

    按照规划,御道保护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占地358亩,东西宽400米,南北长630米,恢复建设御道和丹凤门,规划建设广场及仿唐建筑旅游服务设施。大明宫御道的恢复性建设,是迄今为止大明宫遗址发掘、保护与建设工程规模最为宏大的建设项目,是唐长安城标志性建筑恢复的突破口,规划设计风格在保持唐风唐韵的基础上,突出吃、游、购、娱特色。

    相关专家认为,启动大明宫遗址群的保护利用和城北地区改造,对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利用、城市生态建设、旅游景点建设以及西安整体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拆迁20栋经济适用房安居民

    据了解,该工程8月底完成拆迁安置任务,9月底完成御道范围内的拆迁清场工作,并对大明宫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拆迁范围为南起自强东路,北至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东西为规划红线之间。此次御道项目拆迁范围内,涉及3000多户1.2万人。

    据悉,新城区建设局去年着手在东二环西侧的辛家庙地区征地91亩,规划建设西瑞聚全小区,计划建设20栋1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安置用房建设与拆迁工程同步实施,保证在18个月内完成安置任务。

    相关链接

    保护大明宫从未间断


    唐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中最大的一处皇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李渊营造的消暑“夏宫”。据了解,建国50多年来,大明宫的保护工作从未间断。1959年至1960年,西安市文物局对大明宫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1961年,国务院公布大明宫遗址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宫墙遗址外侧及太液池遗址等处营建了大规模标志性林带,用以标明大明宫遗址的整体范围,并在重点部位竖立了标志碑22个;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日三方完成了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现已对外开放。

    1994年至1996年,西安市文物局对大明宫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1995年,西安市文物园林局制订了《唐大明宫遗址保护规划》;1998年,由西安市文物园林局和市委政研室共同完成了《关于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综合研究报告》;2001年,由西安市规划局、文物局、规划设计研究院、古建园林设计院和大明宫遗址保管所共同编制了《唐大明宫———长安皇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上报国家文物局申请批准;2003年,由西安市规划局、文物园林局、规划设计院和大明宫遗址保管所共同完成了《大明宫含元殿御道广场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2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大明宫遗址总体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