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命运是一个摆在国人面前的历史大课题

2005年06月30日 12:43网易历史王彬生


    浙江园林网6月30日消息: 圆明园铺防渗膜和破坏百年植被事件为什么会引起社会如此义愤填膺?如果是北京的生命源头密云水库铺上防渗膜和改造为人工景观会有如此大的社会震动吗?圆明园的特殊就在于她不仅仅是文物和遗址公园,她是一种精神和情感。根本原因就是圆明园的命运浓缩的是中华民族几百年的沧桑,深埋着中华儿女的酸甜苦辣,圆明园的一草一木都触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神经。这一次的违法施工,乱伐乱铲相当于砍到中华文化的颈椎上了。
    
    4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是中国第一次环境影响听证会,是一巨大的社会进步。笔者作为市民代表有幸参加了听证会。听证会双方的焦点是违法施工是否会带来圆明园的生态灾难。绝大多数参会人员强烈反对对圆明园的现代景观改造,要求追究违法施工的责任。笔者认为圆明园防渗膜事件暴露出两个制度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公权无人具体负责和捍卫,利益被部门化和个人化。其次是圆明园管理处有没有权力对国家重点文物圆明园像自己家宅基房一样拆建,根本不应讨论该不该铺防渗膜。如果听证会的结果是不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滥用职权施工者是不是就免责了呢?好比你把一个杀人犯直接给枪毙了,难道你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吗?
    
    对社会反响如此巨大的一个不幸事件,最后竟演变为一个破坏与不破坏生态的技术问题。既然是技术问题,社会为何又有如此大的愤怒。圆明园命运正在考验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如何实现圆明园历史悲剧价值和未来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突破国耻见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生态保护的简单思维,是一个摆在国人面前的历史大课题。圆明园的命运是和民族情感和文化紧密相连的,圆明园的命运是中国文化走向的体现。
    
    圆明园的未来应凝聚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情感和文化创新的智慧。节假日参观北大、清华的中小学生数以万计,为什么?谁能说北大、清华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呢?2001年12月4日,身患白血病、高烧41度的山东13岁的小姑娘周越,躺在担架上,激动的泪流满面到北大,她要了却一个心愿:梦中的北大,让我最后看你一眼。
    
    我们如何才能给万园之园圆明园注入新的文化血液和灵性?中国的科技硅谷在中关村,中国的文化艺术硅谷在哪里?中国文化的三峡工程在哪里?圆明园的价值在未来的就是一个遗址公园吗?
    
    圆明园问题的本质是个人文问题,是中国人民如何从近代史的阴影里走出来,在民族大复兴的前夜,重塑新千年中华文化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文物和生态规划问题。定位成遗址公园,大方向错了。
    
    新的千年,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创造性如何体现呢?圆明园如何才能成为亿万青少年梦想的地方呢?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失败后保留的最有积极意义的历史产物,而清华大学则是晚清政府利用奇耻大辱的“庚子赔款”创办。这两艘巨轮虽然诞生于灾难沉重的旧中国,但“水木清华”和“未名湖畔”的辉煌永远成为中国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两道彩虹。而两校址均为昌盛时的圆明园所辐射,现在清华校址在康熙帝时期叫“熙春园”,是其行宫,其西半部分曾赐给咸丰皇帝,叫作“近春园”。近春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损毁,后终成荒园。“近春”湮灭,“清华”诞生。北大校园也与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关系密切。1926年司徒雷登忽一日行至现北大一带,有了灵感,此处成为了燕京大学新校址,52年北大从红楼迁到此处。清华、北大最终都建校在历史遗址之上,难道是历史的偶然吗?
    
    1950年8月11日,周恩来总理批示由延安迁来北京的华北大学应在西郊圆明园旧址建新校舍。很遗憾周总理的高瞻远瞩未实现。如果把圆明园大部分建设为大学,我想同样会成为亿万青少年梦中的北大。今天,谁能说北大、清华选错地址了呢?文化就像一座寺庙,只有千年香火,僧人修炼,你才能感受到它的历史蕴涵。否则,仅仅是文物而已,已无活的灵魂。今天,走进清华、北大强烈的人文气息,也就是这个道理吧!清华、北大的莘莘学子在享受这一带风景迷人的园林式校园生活的同时,有谁又忘记了孜孜不倦、奋发图强,以报效民族。时间未过百年,清华学堂、北大燕园已作为国家文物保护起来。
    
    可以这样设想,百年以后,圆明园史这样写:几百年前,这里是清王朝的皇家园林,景色迷人,艺术价值连城,后来这个王朝腐败,国力衰弱,来了一群强盗,一把火烧掉了,大火烧了很长很长时间,这里变成了无人区,杂草丛生,野兽出没,坟穴遍地,让人凄婉无数。一百年前,这个民族国力强大了,政府在这里建立了一所中国最好的文化艺术大学,成为培养文化精英的摇篮,让华夏民族受益千年。只有这样,圆明园的文化积淀,华人的愤怒情结,才能化作振兴中华的动力,溶入中华文化的滔滔洪流,成为民族文化的千年里程碑。一个只郁于凭吊国耻和愤怒中的民族,是没有创造力的民族。仅仅把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遗址,作为国耻纪念碑就完了吗?哪个国家和民族会做一个几平方公里的纪念碑。在历史遗址面前真的束手无策吗?
    
    可以设想,这里建设成为中国最好的文化艺术中心,也就成为了传播交流中心,每年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华人、留学生在这里交流学习,各种文明再一次碰撞,将强大的人文气息溶入万园之园的山水之间,要让圆明园变成一个中国文化艺术的殿堂,让人类的思想与智慧与她带有沧桑的秀丽融为一体,散发出灵性,走入下一个千年。中华文明的大风车要在这里转动起来,旋转出新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文化的凤凰涅槃。要使千万的学子在这里修炼,感悟民族文化的真谛,成为东方文明复兴的文化起搏器。熏陶出无数文化艺术的天使,成为东方文明福音的传播者。让历史、世界知道,我们没有沉于凭吊和哀叹,而把她变成了一个世界宝库。核心遗址(如大水法)保留和再建,形成鲜明的对比,历史让后人看得更清楚,难道我们的学子会忘记过去吗?这是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重组。我们要带着愤怒走过千年吗?考验中华民族智慧的时候到了。

专题链接:圆明园仍然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