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大屠杀纪念馆 华南理工设计方案中标(图)

2005年07月12日 11:17广州日报秦晖通


    浙江园林网7月12日消息: 备受关注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方案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方案在全世界12个竞争方案中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据介绍,华工方案的整个设计以各种震撼人心的方式表达了30万遇难者的悲愤和中华民族的愤怒,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期望,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昨日,记者走进华工建筑学院,专访了本次设计方案的领头人何镜堂院士,揭开了未来纪念馆神秘的面纱。 

    何院士告诉记者,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有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米,而新馆要扩建到7万平方米。本次参加评选的设计方案有12个,其中3个来自海外著名设计单位,9个来自国内顶尖设计单位,而评委则清一色是德高望重的建筑界专家。最后,华南理工大学方案、英国一建筑单位方案和清华大学方案分别获得前三名,而华工方案将成为该工程的中标方案。何院士说,像这样对中国有着沉重历史和政治意义的项目,理应由中国人来设计。 

    “南京大屠杀死了30万同胞,我们就是带着对死难同胞的深深悼念,对侵华日军的无比愤慨,以及对人类和平的无限向往这三种复杂的感情来进行设计的。”何院士说,所有设计人员都投入了无比的热情,只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设计。 

    死亡之庭铺满砾石脚踏犹听大地哭诉 

    记者昨日看到了新馆设计方案:仿佛每一间房、每一面墙甚至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当年的血泪。何教授告诉记者,他们选择了众多的建筑元素来表现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样特定的场所精神,观众经过序曲———铺垫———高潮———尾声的顺序经过入口广场、新建纪念馆、重组的纪念馆遗址与冥想厅、最后是纪念公园,将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入口广场、在新建纪念馆屋顶的两侧、在纪念公园的水地旁,都设计了长长的墙体。这些墙体或以文字、或以浮雕、或以其扭曲转折的形态、或以其围合的绝望封闭的空间来无声地诉说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悲剧故事,传递当年遇难者无处逃避的绝望心情。而入口广场“死亡之庭”以无生命特质的砂石铺装广场,行走时“沙沙”声犹如大地的哭诉,令人感受到“生与死”的场所精神主题。在经过了“万人坑”这样的高潮后,游人将沿着墓道般的入口,进入以烛光之路为主题的“冥想厅”。相对而立的两面巨大的镜子让漂浮于水面上的烛光无限延伸,仿佛世人沿路洒下的无数滴祈祷的泪。而和平广场则以缓缓流动的水来体现“期望和平”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