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8月1日消息:
珠峰绒布河谷惟一常绿植物香柏
释放万米探空气球
快乐的大本营
在冰雪上艰难前进
全体科考队员在珠峰
4月12日傍晚,在结束绒布河谷调查返回大本营的途中,生物与环境组张镱锂研究员发现路边的陡峭崖壁上有一丛绿色的灌木,科考队首次在珠峰绒布河谷上发现了香柏植物群落。
香柏是绒布河谷惟一的常绿植物,香柏植物群落分布于绒布河谷上游的东岸海拔在4700米至4800米之间的陡峭石壁和砾石山坡上,比较稀疏,面积两万平方米以上;植物高度在40~50厘米之间,属香柏植物中相对较矮的树种。
另外,调查发现在珠峰绒布河谷之外的哈龙河谷也有香柏植物群落分布,其分布海拔高度达到了4900米,分布密度也比较大。
“短短2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草地退化严重!”中国珠峰综合科考队生物与环境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镱锂研究员告诉记者,“野外调查发现,在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存在不少荒地或沙地,这些荒地或沙地原本是沼泽湿地或草甸,后来被开垦为耕地,继而又废弃了,变成了荒地,甚至沙化。在聂聂雄拉山顶,目前生长着匍匐在地表、非常稀疏的由垫状点地梅等构成的稀疏垫状植被,是草地完全退化后又重新长出的先锋植被,也就是退化土地恢复过程中最早期的一种植被类型。”而据郑度等(1966年)和黄荣福(1984年)的调查记载,该区域的植被类型是紫花针茅草原。张镱锂说:“演变至今天的稀疏垫状植被,这种变化是草地退化的典型标志。”
“人类活动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张镱锂说。生物与环境组的实际野外调查发现,区域人口增加等引发的过度放牧、草甸或草原开垦为耕地、薪炭砍伐等是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绒布河谷上游,由登山和旅游诱发的高密度牦牛驮队是该区域脆弱草地恶化的根本原因。另外,气象资料分析表明,珠峰东部地区近年来温度上升、降水增加,趋于暖湿,地表植被应逐渐转好,但实际上有大面积区域在不断退化;珠峰以西地区近年来温度上升、降水减少,这也可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更加脆弱而易于退化。
过去进行的几次珠峰综合科考取得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生物与环境本底调查涉及内容有限,采样是限点的,因而缺少一个完备的过去的生态环境参照,“珠峰整个的生态环境究竟是否趋于恶化很难断定”,张镱锂讲道,“而此次科考中,从海拔4100米到6600米,从点到剖面,从整个空间上做好了珠峰北坡的采样工作,在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了环境综合调查”。
此次科考的采样工作包括对珠峰地区的植物、土壤、人发的收集,其中,对植物的采样工作从4月初开始,从植物的发芽到开花再到结果,整个采样过程将在9月中旬全部结束。
张镱锂告诉记者,此次科考的最终结果将对比以前的科考成果,以试图解释近30年来生态与环境变化的格局与过程,最重要的是,一个完备的珠峰生物与环境本底即将被建立,这对于以后的珠峰生态环境科学考察和研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已经获得的样品正在进行全面的室内测试分析;同时对珠峰北坡植被类型、区系组成、植物光合生理监测和环境特征等方面的野外调查还在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