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护每寸绿地 青藏铁路生态环境保护见闻

2005年08月18日 16:10人民网刘毅


    浙江园林网8月18日消息: 
    


青海省格尔木市南山口,青藏铁路新线起点

    从青海西宁出发,翻越高耸的唐古拉山,穿过茫茫的可可西里,抵达西藏拉萨。记者最近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对青藏铁路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历时5天、行程2500公里的实地采访。
    
    “抬脚踏云走,举手霓作裳。”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者们克服生态脆弱、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等重重困难,严格按照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人人参与环境保护,运用科技攻关成果,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努力把青藏铁路建成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型铁路。
    
    开工4年多以来,青藏铁路沿线雪山依旧,草地依旧,碧水依旧,不少路基边坡已披上绿装,一条钢铁“绿龙”即将在世界屋脊上翩然舞动。
    
    精心呵护每一寸绿地
    
    “40多年前科研人员为观测冻土,在海拔近5000米的风火山上取了一些土,那些裸露的地方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什么变化。”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才凡说,“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就是这样脆弱,这块净土一旦被破坏就万劫不复。”
    
    在青藏高原上,点滴绿色都来之不易。正因为如此,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情系一草一木,精心呵护着雪域高原上的每一寸绿地。
    
    青藏铁路第27标段地处西藏当雄草原,铁路路基的坡面上覆盖着茂盛的草皮,俨然已经成为一座绿色长堤。走近细看,路基旁边的水沟竟然也完全是茵茵绿草覆盖,而非水泥筑就。由于得到了精心养护,路基边坡及水沟里的草长得比其他地方还好,几头牦牛竟然成为不速之客,把铁路路基当成了牧场,跑来在上面享用起了美餐。
    
    这一标段副指挥长丁厚勇介绍说,这些草皮是该路段路基基底和水沟原地面草皮“回迁”来的。经过精心施工和科学养护,回铺移植草皮成活率在90%以上。
    
    在总结27标段草皮移植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有条件的区段推广了路基边坡、水沟草皮移植施工工法,对取草皮时的尺寸、厚度,草皮取走后要集中保留有机土,回铺草皮后如何养护等,都做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目前,安多至拉萨段路基边坡移植草皮和种草面积已经达到500多万平方米。
    
    在正紧锣密鼓建设的拉萨火车站,中铁建工集团利用施工和征地界内900余亩耕地上的熟土和近百亩林地树木,把车站附近的一片荒坡沙地改造成绿化区,并命名为“青藏铁路纪念林”。营区内的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被引入绿化区作为灌溉用水。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树木移植工程其实是“赔本买卖”,总投资将达158万元,不过保住了珍贵的熟土和树木,花这笔钱还是值得的。
    
    记者在铁路沿线采访时看到,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和中科院动植物所、中国林科院等单位合作,在沱沱河、安多、当雄选择了3种不同类型植被区(海拔4300米至4700米),进行人工路基边坡植草试验和植被恢复试验。试验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均获成功。
    
    “世界屋脊舞铁龙,雪域高原架金桥。”青海省格尔木市南山口,青藏铁路新线起点,高耸着这样一副对联。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正在用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把这条钢筋铁骨的巨龙装点得更加美丽。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铁路建设者们对高原“精灵”,更是倍加关爱。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长黄弟福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工期服从“孕期”、停工给藏羚羊让路的故事:
    
    2003年6月,为确保藏羚羊从当时正在施工的五北大桥下顺利通过,中铁十四局将位于五北大桥处的预制厂整体搬迁,500米范围内的所有工程全部停工,并禁止任何车辆通行。不过,一连好几天有近千只藏羚羊在附近徘徊,却不敢通过。
    
    工期紧张,铺架在即,停工损失巨大,施工人员心急如焚,中铁十四局给总指挥部发出紧急报告,称“请总指领导协调,能否有更好的办法让藏羚羊尽快通过”。
    
    “我们没法和藏羚羊‘协调’,只能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做法。”黄弟福笑着说,“总指挥部立即派人前往现场,采取了拔掉附近的彩旗等措施,偃旗息鼓,最终耐心地等待藏羚羊通过,才重新开工。”
    
    为确保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受影响,青藏铁路全线共设置野生动物通道33处,沿线路方向累计宽度近60公里。沿线还设有大量的桥梁、低路堤及家畜通道可供野生动物通行。“监测发现,这两年有大批藏羚羊通过铁路沿线的野生动物通道自由迁徙,”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才凡说,“去年五北大桥下就有约4000只藏羚羊顺利往返通过。”
    
    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看到,离青藏铁路不远处,几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正在悠闲地吃草。每年6至7月份,藏羚羊都要前往水草丰美的卓乃湖、太阳湖一带集体产羔,8月份正是藏羚羊母子回迁的时候。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极为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李金城介绍说,“铁路选线采取了‘能绕避就绕避’的原则,尽量绕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例如,在西藏境内选择羊八井方案,绕开了林周彭波黑颈鹤保护区。对于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路段,如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区段,则在设计中进行了多方案比选,尽量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
    
    赶走狼群救助小藏羚羊、受到工人照料的幼隼盘旋不愿离去、呵护错那湖上的3只小野鸭……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不胜枚举。
    
    湖水碧绿如昔,冻土环境稳定
    
    “家住长江尾,来到长江源。保护长江水,就是保护家乡水。”沱沱河长江源头施工现场的这一环保标语,显示了建设者们保护青藏高原江河湖泊水质不受污染的意识和决心。
    
    全长1300余米的长江源头特大桥跨越沱沱河,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的“长江源”纪念碑就坐落在附近。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中铁三局采取多项措施保护水质。他们还义务对“长江源”纪念碑周边环境进行保护,修建了从青藏公路下道后通往纪念碑的道路,建立了小型停车场,并在纪念碑附近设置了“长江源生态环境碑”,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对长江源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介绍,以增强游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美丽的错那湖是藏北较大的一个湖泊,青藏铁路从湖畔经过。在20多公里的错那湖沿湖路段,施工时用13万条装满沙石的编织袋垒成临时护堤,防止施工泥沙入湖。“听说青藏铁路就在湖边,原来真有些担心建设过程中会不会破坏环境。”曾在西藏工作长达32年的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说,“不过,实地考察后,我的顾虑完全打消了。”如今,湖水碧绿如昔,让人心旷神怡。
    
    青藏铁路跨越柴达木内河、长江、扎加藏布河及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五大水系。环保部门的监测显示,铁路建设过程中,水质得到有效保护,没有受到污染。
    
    能否保护好高原冻土环境,也曾经是人们担心的一个难题。青藏铁路穿越从昆仑山北麓至西藏安多长达550公里的连续多年冻土区,保护高原大“冰柜”不受干扰和破坏,不仅关系到铁路运营安全,而且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
    
    借鉴国内外冻土工程研究和实践经验,青藏铁路确立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创造性地采取了片石气冷路基、碎石(片石)护坡或护道、通风管、热棒等冻土工程技术措施,确保了多年冻土环境的稳定。
    
    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介绍说,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各车站,取暖将使用以太阳能、风能等环保型能源。车站的废弃物收集后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尽量用于绿化;客车采用封闭式车体,车上垃圾装袋,运至高原下交车站集中处理。并且尽量采用远程自动化控制,机械化维修,减少高原上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最大限度地保护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