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创园林城市目标近10年 昆明离此目标有多远

2005年08月22日 17:03云南日报网

    浙江园林网8月22日消息: 


    早在1996年,昆明市委、市政府就正式提出争创园林城市的目标,至今近10年过去了,昆明还是与国家园林城市无缘。难道是工作不力?

    来自基层绿化工人的感受是:“怎一个辛苦了得”。昆明市园林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绿化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做。但还有一个原因需要澄清,昆明虽然四季如春,但对植物来说,却显得有些“先天不足”,因为明显的干湿季、半年旱半年涝的气候让很多植物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求生存。“从这方面来讲,我们难度很大,旱季靠水浇花,为了白天不影响交通,绿化工人都成了‘夜猫子’,一年中有半年精力花在浇水上。”

    业内许多人士还有个发自肺腑的心愿,虽然“创园”是他们多年的目标和期盼,但他们认为,“创园”只是个方法和手段,他们这么多年的耕耘希望换来的是永绿永亮的春城。那么,昆明离国家园林城市还有多远呢? 


    科学鉴定

    用遥感技术清点“家底”

    据《昆明园林志》记载,昆明在“九五”期间,郊区实施人工造林2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九五”末,建成区绿化总面积达4051公顷。其中公共绿地946公顷,专用绿地1647公顷,生产绿地150公顷,防护林地91公顷,风景林地1217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0.02%,绿地率28.84%,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据介绍,虽然园林部门“十五”期间“创园”方案没有得到批准,但到2003年3个“创园”基本数据为:绿地率31.85%、绿化覆盖率33.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1平方米。这些数字都表明了绿化每年都有增幅。但是否有“水分”呢?园林局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因为原来并没有按照遥感技术进行绿化情况调查,而目前“创园”还有个关键的工作就是要使用遥感技术,这样对每年绿化的增减就能准确地适时监测,也彻底地避免了人工普查的很多不确定因素。  


    绿化指标

    差多远待新数据“说话”

    根据有关资料,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到去年底时,这些指标呈现了这样的变化:绿地率从前年的31.85%变为25.7%、绿化覆盖率从33.22%变为26.7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9.41平方米到6.04平方米。什么原因“减少”得如此明显?昆明市园林局一位负责人解释:“人口是分母,分母越大,值就小了。这主要的因素还是人口和土地不成正比。”他说,去年前的数字是按照城市建成区面积143.1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148.02万来计算的,而到了去年则按照建成区面积180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240万来算的。所以基数的不同使得指标看上去明显降低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交通,“从媒体上了解到几乎到瘫痪状态,提出‘交通先行’,我们也能理解,可以做个形象比喻,交通是血管,绿化是肺,两样都很重要,但血管梗阻的话,肺也活不下去了。”这位负责人坦言,当然改扩建带来的是一些绿化的减少,很多点状、线状的绿化都变成了块状的。“我们差园林城市还有多远,这还需要新一轮的普查和调查工作,将以新的数据来比较。目前这些工作都在加紧进行。”

    “园林小区”

    空白太大需尽快填补

    “我们原来评选的都是‘花园式单位’,下一步也有可能考虑园林小区的评选,当然,这得对比两者的标准来定到底评选什么?”创建办的孙女士还告诉记者,每当她听到有人诧异于“春城还不是园林城市吗?”这句话时,她就感到汗颜,而且不光是她有这种感觉,“只要是热爱这个城市的人,都会为昆明不能进入全国绿化先进行列之中而感到不解。”孙女士说,在沙漠之中的石河子都能在2001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有这么深的感触。

    孙女士表示,“创园”只是一个活动,而不是一个最终目标,现在虽然没有“园林小区”,但我们有花园式单位近250个。她认为,尽管现在离一些目标还有差距,但只要领导重视,相关单位都按照更高的要求,那么“创园”的目的将是给这个城市注入新的活力,这个间接性经济效益,最终带来更好的人居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苗木自给率

    “创园”呼唤专业苗圃

    教授级高级园林规划师、园林规划设计院原院长陈海兰认为,虽然过去我们曾有过很好的“家底”,但经过这些年的折腾,确实有令人痛心之处。现在很多城市都把“创园”作为改善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作为业内人士,她和很多同行都希望这个目标早日实现。“穷人女儿巧梳妆,据我所知,我们的乡土树种比如滇朴就没有足够的苗,骨干苗圃需要扶持,如果它们没有市场,也许最终也会轮为倒买倒卖。”

    陈海兰记得一次到丹东开会,那里的市树是银杏。当她打听到那里的苗圃有多少,非常感叹他们的基础工作。“我原来在绿化工程部,上世纪70年代的金碧路行道树是非常容易长‘疙瘩’的大叶女贞,后来换梧桐,从拓东路岔街口一直到弥勒寺,换树时用的都是自己的苗,那时都可以做到有足够的储苗量,4米一棵,一边一排。现在能吗?”陈海兰认为,“创园”的同时也在呼唤市场培育骨干苗圃。“植物不是加班加出来的,需要一定的时限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这些年苗圃建设滞后,我们要使用大量的外来物种,成活率低、成本高。乡土植物根本需要特色苗圃和骨干苗圃,最大的问题,自己觉得有什么苗才能用什么苗,不是想要什么苗,我们做设计很困惑的一点。”

    昆明市园林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李峻红告诉记者,2001年编制《昆明市行道树树种规划研究》对于指导苗圃起到一定作用,据她了解,一些私人苗圃中已经在培养优势的乡土树种了。

    另外,对标准当中“城市常用园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物种数量不低于150种”等标准,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昆明用于绿化的物种肯定超过了150种,而且也在朝着生态多样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