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创园”为何梦难圆

2005年08月26日 16:22西部时报李田生

    浙江园林网8月26日消息: 由国家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活动,最早始于1992年。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北京、南京等56个城市(区)先后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区)”。而昆明虽然早在1996年就提出“创园”的目标,却终究没能搭上“十五”期间“创园”的末班车。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梦,让昆明人做了10年,到如今仍然是梦一场。

    改善交通牺牲树木

    据业界人士回忆,20世纪90年代的春城已形成纵横交错、郁郁葱葱的林阴格局,也有了“创园”的前期沉淀。

    近几年来,在昆明城市道路不断变宽,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同时,人们不禁发现,原来的“太阳庇护者”突然不见了很多,城市中心区很难再找到那种拥街抱路的绿阴。

    记者了解到,造成这一状况的“罪魁祸首”是昆明市大力开展的交通改造工程。近年来,随着昆明市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交通堵塞问题日趋严重。在昆明市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而开展的交通改造工程中,很多路段的参天大树被连根拔起。如今路是扩宽了,两边还新建了漂亮的高楼,“但却晒得老人到处躲,没有绿阴的大街就如钢筋混凝土森林”。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在调研新昆明建设时也毫不讳言。

    昆明市园林局一位人士说,现在新扩建的许多街道也不是没有树,而是感觉不到树,因为大树换成小树,一些双排的行道树改成单排。

    “创园”方案屡屡遭挫

    记者带着满腹疑问走访了几位专业人士,究竟什么原因让昆明10年期间屡屡和“国家园林城市”擦肩而过呢?

    记者从昆明市一本1997年“创园”文件汇编中看到,当时已经开展了很多调查和起草工作。“十五”时在专家论证等的基础上,昆明市又上报了“创园”方案,可最终却没有获得通过。

    对于“创园”方案没有被通过的原因,知情人士推测可能多半是由于资金安排有所侧重造成的。他还谈到,近年对绿化的投入是大的,但是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

    记者了解到,根据建设部的评审标准,昆明如果要“创园”,需要达到人均公共绿地7.5平方米,绿地率31%,绿化覆盖率36%这3个基本指标。“很多条件不如我们的城市都先后达到了,可以说昆明离‘创园’就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非常不易”。

    业内人士还特意谈到,昆明的绿化“家底”现在很模糊了。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昆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远低于2003年。什么原因造成“减少”如此明显呢?昆明市园林局一位负责人解释:2004年前的数字是按照昆明城市建成区面积143.1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148.02万来计算的,而到了去年则是按照建成区面积180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240万来算的。所以基数的不同使得指标看上去明显降低了。

    另外,昆明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原院长陈海兰认为,昆明的乡土树种比如滇朴就没有足够的苗,骨干苗圃需要扶持,如果它们没有市场,也许最终也会沦为倒买倒卖。”

    踏实走好“创园”路

    日前,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前往昆明市园林绿化局调研。他感慨地说:“今后在改变全市面貌上市委提出把增加绿地面积、扩大绿化率,作为昆明市一项大事来干,举全市之力,打一场绿化翻身仗,必须在‘十一五’期间,把昆明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紧接着,昆明市迅速成立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准备办公室。并且着手考虑建立长效机制的问题。“创园”的大致统一思想是:以规划为龙头,首先开展绿化普查和绿地现状调查,启动《昆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工作等。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梦,又一次在市民心中升腾。

    一位业内人士说,他考察过很多外地城市,如新疆石河子那样条件的经过挖坑、刨石、填土、种树形成的园林城市,在过去叫做“屯垦戍边”,现在却是这样的一个城市:到处是一片片树林,人人都惜树如命。“要砍一棵树没人答应”。

    园林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园林城市”一直是他们多年来的梦想,它完全可能实现,而且这也是顺应民心的工程,一定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该局另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创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首次用遥感技术进行绿地现状调查,这样做的目的是摆在图上,可避免人为的很多不确定因素。而这样的技术在我们过去的多年间,还处于一个空白。他表示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