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 “绿色”做主

2005年08月05日 09:40新华报业网刘寿桐 周为龙 施玉森 胡兆云

    浙江园林网8月5日消息: 盛夏时节,走进绿色阜宁,一路花红柳绿,一路清风碧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扑面而来。

    打造绿色家园,走生态文明之路。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迅猛发展,百万阜宁人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朝着生态文明之路奋勇向前。

    生态优势阜宁发展的机遇

    阜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江淮乐地”之称。行走在七月的阜宁大地,马家荡莲藕飘香,废黄河白鹭纷飞,射阳河两岸风景宜人。优美怡人的田园风光和纯朴悠久的民风民俗,为“鱼米之乡”的阜宁增添了无穷魅力。

    阜宁的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并与项目推进、经济增长一起展示阜宁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绿荫化,成为阜宁总体印象。这里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射阳河、通榆河水质全部达标,成为名副其实的“清水走廊”。县城饮用水源合格率为100%。县城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优良等级。废黄河、苏北灌溉总渠、通榆河堆堤上,绿荫覆盖,百鸟齐鸣,俨然一个“天然氧吧”。

    地区生态环境是影响人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阜宁百岁老人已有47人,90岁以上老人超过1330人,人均期望寿命达73.8岁。绿色阜宁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

    阜宁的生态水平成为对外开放的良好品牌。去年春节期间,美国柏威集团董事长朱强到阜宁考察投资时,看到射阳河秀美风光,发出由衷赞叹,欣然决定投资4.5亿元的塑胶项目,同年10月31日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达效。阜宁干部在外招商时,绿色阜宁的人居环境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理念受到客商一致称赞,大大提高了项目招商成功率。今年1—6月份,全县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亿元项目6个。

    绿色阜宁百姓眼里的“金字招牌”

    阜宁县一直高度重视城乡绿化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全县已发展林地面积29万亩,农田林网109万亩,绿化河堤2000多公里。等级公路绿化通道374.2公里,林木蓄积累计150万平方米,尤其是近两年来,全县绿化造林平均每年以1000万株、10万亩的速度递增。去年4月,阜宁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为打造文明城市的名片,全面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阜宁连续二年组织县城春季绿化百日会战,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去今两年,县城新栽植各类树木47286株,其中树径10厘米以上大树4912棵,加之草坪、灌木丛林,县城新增绿地面积4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量达7.5平方米。通过实施县城绿化会战,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36%,绿地率达到32%,单位绿化达标率达70%,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8%,70%的市民居住区和机关事业单位达到《江苏省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

    阜宁还把林业生产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抓手,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存单,村级积累的绿色银行,县镇财政的绿色税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而今,走进阜宁,人们都会脱口说出当地最流行的话:“人栽百株杨,千元存银行,户栽千棵树,十年有楼住。”在乡村,不少老百姓都把造林绿化、长经济果木作为养老、防老的小银行来培植。不少头脑活络的农民,还做起了苗木生意,培育苗木,贩卖苗木,着实让这些土专家、经纪人猛赚了一笔。在阜宁,苗木特色村已有30多个,涌现出苗木花卉专业户400多个,苗木经纪人800多个。全县苗木基地3万亩,每年培育苗木、花卉600万株(盆),成为滨海、响水、射阳、涟水等邻近县市有名的苗木基地,每年可创产值3亿多元。

    和谐发展政府决策的首要前提

    近年来,在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阜宁县委、县政府始终将保护蓝天碧水作为发展中最大效益,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农村,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力打造绿色农村。全县已累计创建4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今年又有一批重点产品申报。“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就要消灭企业”。县委书记祁彪说:“蓝天碧水是阜宁最大资源,保护蓝天碧水也是发展中最大的效益。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绿野。”

    去年全县经济较薄弱的三灶镇几经周折,与浙江客商谈成一个投资200万元的制革项目,到环保部门审批时,环保部门认真指出该项目的污染程度,尽管该镇完成项目任务压力大,但也坚决放弃。今年4月,一名台湾客商慕名到县生态化工园,要投资一个近亿元的电镀项目,阜宁县委、县政府考虑到该项目污染重,难治理,具有有害废弃物,做好解释工作,毅然放弃这个到手的“大块头”项目,显示了县委、县政府“环保不留后患”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