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花卉苗木种植规模大 花农们“沾花即富”

2005年09月27日 08:55河南日报张华君

    浙江园林网9月27日消息: “沾花即富”

    在鄢陵一说起花木,花农的自豪感就溢于言表。

    他们怎么能不心花怒放呢?花卉苗木40余万亩的种植规模,几乎占去了全省的“半壁江山”,又以2400多个品种覆盖了江北花木品牌的全部。在全国市场上,“鄢陵价格”成为花木“指导指数”。

    最让鄢陵花农甜在心头的,是花卉苗木换回的票子。资料显示:去年,鄢陵县花农经营的苗圃亩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花卉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多元。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0元,同比增长19.5%,其中人均花卉收入81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2%;与1995年相比,全县人均花卉纯收入6年平均增长56.2%。

    “沾花即富”的还有与花卉相关的产业。鄢陵县委书记谢连章扳着指头细算:鄢陵每年调运苗木的车辆需6万辆次,运费在4000万元以上;3至5月份平均每天在花卉区打工的农民1万多人,人均日收入20—50元,劳务总收入500万元;打工农民的就餐和外地客商的食宿为餐饮业带来收入200多万元;全县每年需花卉生产经营所用的机械器具、农药、包装材料等总价值有1000多万元。生态环境的改善,使鄢陵成为吸引外商和外地游客的一方热土。去年至今,已有12个国家和省级投资项目、一个国外独资项目落户鄢陵,到鄢陵考察旅游、观光、洽谈业务的客商达100万人次,旅游业产值达2亿元。

    “花富”之秘

    花卉产业作为鄢陵一个强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

    “花卉产业化,政府功劳大”。老百姓的话道出了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独特的区域地理位置和传统技术优势,是该县花卉产业形成特色的先天因素。但是,长期以来,这一传统特色优势没有得到执政者的注意和重视,形成了“端着金饭碗吃穷饭”的现象。直到1998年,该县几经波折,终于将花木生产作为支柱产业纳入议事日程。并以创造性的工作机制和方法,打造出了“中国花木第一县”的辉煌品牌。

    围绕花卉产业的培植,县政府及各乡镇成立的花卉办,成为该县的特色部门;新发展的花木面积,减免原土地承包人粮油定购任务,成为鄢陵的特色政策;全县64个县直单位1800名干部职工参与花卉生产销售,发展花木10万亩,联系农户2万户,成为该县的特色做法。

    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鄢陵县向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建立花卉标准化示范区,使鄢陵县花卉标准化示范区列入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计划。它不仅能解决花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还能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商品化程度,增强花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家花木科研企业在鄢陵建成珍稀花木苗圃,刚把最新苗木引进来,就发现鄢陵花农的苗圃已普遍栽植。这家科研企业的专家,对鄢陵人的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惊叹不已。

    市场流通是产业连接市场的“焊接器”。鄢陵县突出抓好订单销售、专业市场销售、会展销售、农民经纪人销售等为主体的多元化流通体系建设。瞄准西部大开发和北京举办奥运的大好商机,鄢陵先后在西北各省区建丰收苗木基地。全县3800多个农民经纪人,从各自为战的势单力薄到团队协同作战的优势互补,纷纷组建起“经纪人协会”,给全县花木销售注入了勃勃生机。

    龙头带动是产业不断延伸和壮大的“膨胀剂”。在鄢陵,一批颇具规模的花卉科研所、腊梅园、玫瑰园、园艺场、盆景园等企业,与大批花卉专业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了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县北方花卉集团总公司和有关乡镇成立的分公司,在经营各种花卉苗木、盆花盆景、草坪草毯的同时,还面对国内外的广阔市场,承揽园林规划、工程设计项目,实现集团化经营,促进产销连接。该公司去年产值近亿元,利税800万元。仅承揽工程就实现产值2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