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浪固岸"绿色长城" 红树林保护面临不少问题

2006年11月23日 10:05南国早报唐湘屏
    中国园林网11月23日消息:在广西沿海辽阔的滩涂上,分布着一片片的红树林。它们是防浪固岸、守护着沿海农田和人们家园的“绿色长城”。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对红树林的保护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近日,由自治区林业局专家和多家媒体记者组成的考察团,到北海、钦州、防城港、东兴等地的沿海红树林湿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以此来进一步认识红树林,更好地保护广西的红树林资源。

    绿色的“海上森林”

    自治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谭学锋介绍说,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和灌木,是世界上珍稀濒危的植物,是湿地资源的一种。广西的湿地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近岸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5大类,面积约70.8万公项。而红树林是广西的重点湿地,面积为8374公项,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8%,排全国第二位。

    11月15日,考察团来到了北海市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型保护区之一。

    乘上一艘快艇,沿着天然漕沟向红树林开去,前面的红树林在摇曳、招展、开合。其茂密的树冠,发达的根系,盘根连冠,交错成片,蔚为壮观。穿行在茂密的树林中,船下是碧绿的海水,旁边的红树林翠绿欲滴,树下蟹爬鱼跃,树上鹭翔鸥飞,画面美不胜收。

    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调研员陈光华告诉记者,红树林是自然界中一个非常奇特的生物群落。海水涨潮时能将根部全部淹没,退潮时又能将根部全部裸露出来,在广西,只在合浦、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的海岸潮间带才能见到红树林的身影。

    红树林在减少

    红树林有着陆地森林不可取代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湿地保护和湿地恢复已经成为当前环境的主要议题,而红树林是主要的海洋湿地资源,她的重要性逐渐引起各方关注。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由于人为的破坏,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面积减少了60%。而广西红树林面积也减少了43%。资源减少的速度是惊人的。红树林的家园慢慢缩小,原因何在?

    首先是群众缺乏保护红树林的意识。以前海边的村民们还不懂得他们习以为常的红树林竟然是一个“宝贝”,是他们的守护神,他们从来没有刻意保护过红树林,甚至还有意无意地在破坏她。当然,这当中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

    红树林的保护和附近居民的生计,就是一个尖锐的矛盾。近年来,海岸线上修建了不少的码头或者堤坝,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大量的红树林却被破坏了;红树林里面丰富的水产资源,养活了生活在她周围的村民,可村民们日以继日地在红树林里挖螺、挖贝壳,把红树林的根挖断了,不少红树林也就这样“死于非命”;还有的村民为了种红薯时收成好一点,将大量红树林砍下来埋在地里做肥料,他们丝毫不知道他们砍下的红树林也许要上百年才能长得那么高,这种“暴殄天物”的做法让管理部门感到痛心。尤其是近年来,养虾业的兴起给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入,却也将红树林再次推到危险的境地,不少村民推倒大面积的红树林来做虾塘养虾,虾儿肥了,红树林却永远消失了。

    “让我们头痛的是,目前对保护红树林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了目前在保护红树林方面存在的困难。首先是管理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由于对红树林重要性的认识滞后,管理起步晚,保护管理涉及到海洋、水产、环保等多个部门,目前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各部门保护管理目标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矛盾较为突出,很难实现统一的高效管理。

    其次,由于红树林的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社会公众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对她的价值和重要性也缺乏认识;红树林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也导致红树林保护管理工作滞后,随意侵占、破坏红树林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很多破坏红树林的行为,管理部门很头痛,但找来找去,他们却找不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些破坏行为进行约束或者制裁,法律和政策体系不健全,也拖了红树林保护的后腿。

    此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体系落后,红树林保护和恢复资金缺乏等也束缚了管理部门的手脚。

    红树林需要“呵护”

    所幸的是,经过一些真切的教训和切身的体会,红树林的价值渐渐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注意,而管理部门严厉处罚破坏红树林案件的决心和魄力,也给公众敲响了警钟。

    “匝口事件”应该让合浦县的群众记忆犹新。据合浦县林业局林业股股长陈承明介绍,2002年,一位广东的老板来到合浦县匝口镇,推倒大面积的红树林来做虾塘养虾,经有关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北海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马上立案侦查,最后追究了6个人的刑事责任,匝口镇的书记、镇长、副书记、党委委员4个人都被判刑。事件给当地群众的震动很大,在此之前,不时有群众来破坏红树林,此后,群众都知道了红树林是一条“高压线”,再也没有人敢破坏红树林了。

    防城港市港口区渔洲坪渔洲社区红星组的社区副主任宣泽光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集体去砍红树林埋在地里做肥料,种红薯。后来他们发现,红树林被砍了以后,海堤被台风冲垮了好几次,海虾、海蟹也减少了许多,而有红树林的地方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村民们慢慢懂得,发展经济不能不要生态效益,红树林是村庄的天然保护神。这以后,再也没有村民去破坏红树林。

    林业部门也加强了对红树林湿地的管理,自治区林业局组织开展了红树林资源调查,为红树林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编制了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下发了制止乱砍滥伐、毁坏红树林的通知等文件,使广西红树林的保护和管理开始走向正规化和法制化。同时也在努力将保护价值较高的红树林分布区纳入保护区范围以加强保护力度。

    广西采取措施保护红树林

    “要说建港口丝毫不占用红树林湿地,那是不现实的。而钦州市在保护红树林上的做法或许可以借鉴。”钦州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社会工作局副局长唐朝平说,钦州在保护红树林方面协调处理得比较好。首先是规划较好,哪里适合做海港,哪里是要保护的红树林,在规划里就划了出来。如果一些项目要占用到红树林,则严格按照程序办理,逐级审批。同时还要通过异地种植的方式进行补偿。同时,他们还严格控制虾塘的开设,如果要占用红树林就不予审批,村民违法征用,则将进行处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让红树林“家族”更加壮大,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在加强保护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人工种植。广西北海红树林良种基地北背岭育苗区,人工培育了近200万株红树林种苗,平均每年为社会提供2.5万吨红树林种子。钦州市林业局引进了外来品种无瓣海桑,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钦州市康熙岭人工造林近6000亩,每年可以收2万斤种子,是全国最大的一片人工红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