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31日消息:深圳按“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方针,大胆进行园林绿化体制改革与行业管理,找到一条向管理要质量的新途径。
分级管理同时末位淘汰
目前,我市已率先实行园林绿化管养企业承包、专业化管理,并实行公开招投标和末位淘汰制等改革,实现了监督管理和养护作业分离,提高了管理效能。一是绿化养护任务实行对外招标承包制度。二是对公共绿地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管养路段和地点的重要程度以及管养植物的种类制订绿地分类标准,将绿化处辖区内的绿地分成一类绿地、二类绿地、三类绿地三个类别,分类分级进行承包和管理。三是在绿化行政管理和具体管养任务分开后,公园和绿化管理部门加强对承包企业监督、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四是推行绿地养护质量末位淘汰制度,按绿地养护规范每个季度检查一次,根据四个季度检查结果进行排位,年底淘汰排在最后一位的企业。
深圳对园林实行分类管理。市政园林由各级政府管理,市里主要负责重点项目和重点开发的罗湖、福田两区的公共绿地。各区城管园林部门主管各区政府投资的城市园林绿化、区属公园、各区范围内单位附属园林、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华侨城等经营性园林,则由投资单位进行管理,单位附属园林由业主单位负责管理。
企业化管理与行业指导并行
目前,我市城市绿化实行企业化管理,由绿化服务公司来承办,从事绿化养护的工人隶属于企业,其工资收入按照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原则,直接与承包任务、工作质量挂钩。在管理费上,深圳行政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行政事业性经费,在编制数内按实有人数由市财政核拨;在绿地养护费上,绿地养护经费直接与养护任务挂钩,按任务量拨给养护经费。
2002年深圳市成立深圳市公园协会,并于2005年更名为深圳市风景园林行业协会。该协会成立后,加强了行业服务和协调,促进行业自律。同时,我市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对城市园林绿化队伍进行规范管理和核查,不定期的对各个企业进行抽查和年审。
依靠科学技术推进绿化建设
我市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深圳城管局下属的城管科研究、园林科研所等机构,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特别是强化园林植物育种及引种繁育实验,注重区域性物种保护和开发;开展了《深圳城市园林绿地类型的生态效益分析》等一大批课题的研究,筛选出40多个品种进行系统研究,掌握了它们的生长习性和有关繁殖、栽培技术,并在我市40多座立交桥垂直绿化广为使用。
2002年,深圳建成城市绿化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生产运用。2006年,我市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园林绿化作为其中一个部分,已完成详细分类、编码和精确定位等工作。数字化城市管理将有效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改变管理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管理滞后于发展的状况,实现了城市园林及绿化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
“圈地运动”保护自然遗产
深圳土地紧张,如何使建设与保护达到最佳“平衡点”?深圳的做法是,只要是能不开发的,先“圈地”将其保护起来。
大鹏半岛山海风光、水火交融,古火山地质遗迹、海蚀海积地貌独具特色;梧桐山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种;仙湖植物园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国际苏铁迁地保护中心等19个植物专类园,福田红树林鸟类保护区和香港米埔湿地一起,是国际湿地保护公约中划定的7块湿地保护区之一;其他重要的湿地资源如坪山河、龙岗河、茅洲河流域范围内的河流湿地以及沙井、松岗一带滩涂、桑基鱼塘、红树林也得到有效的保护。
古树名木是地带性物种的重要证明,被誉为“活的文物”。自1996年以来,深圳市多次对特区内外的古树名木进行了调查、建档和挂牌,采用GPS和信息系统进行跟踪管理,与古树所在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古树保护责任书,同时每年安排一定的保护经费,用于防治白蚁、古树复壮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