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杆庄稼”富太行 涉县特色优势壮县域经济

2006年04月10日 08:58河北日报
    浙江园林网4月10日消息:柿子、花椒和核桃被誉为涉县“三珍”,老百姓称之为“铁杆庄稼”,意思就是旱涝保收,不受制于天,比种大田作物保险系数大。如今,该县的核桃、花椒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年产量占全省产量的1/6,居全省之首,在全国排第四位,并以15%的增速稳步增长。农民谈收成、问桑麻,句句不离“铁杆庄稼”。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县花椒产量300万公斤,核桃700万公斤,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20%和23%。核桃、花椒主产区农民年人均收入中,“铁杆庄稼”占了三分之二强。

    上下求索,反复比较,最后咬住了“铁杆庄稼”

    县委书记崔建国说,山区土薄石厚,农民增收难。针对这一实际,把“铁杆庄稼”当作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举措,并不是从他这一任开始的,历任党政领导都倾注了很大的精力。

    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至2000年底,仍有141个村、3.4万户、11.2万人年收入处于国家贫困线820元以下。为了促进农民增收,该县引导农民发展地膜小麦、种植油葵和蓖麻、饲养海狸鼠、冷泉水养红鳟鱼和三文鱼……进行过多种探索。冷泉水养红鳟、三文鱼,适合发展的地方只有几个村庄,只能富少数人;养海狸鼠的人曾一度血本无归;搞地膜小麦的投入与效益不成比例;种油葵、蓖麻则受干旱缺水的制约。而全县有157万亩山场,2/3的耕地都是旱地,38万总人口中农民就有34万,发展“铁杆庄稼”产业,男女老少都能派上用场,而且当地农民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和传统习惯,能铺天盖地地发展。反复比较后,县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从本县实际出发,这才是发展县域经济、富裕大多数农民最有效的途径。

    在涉县果树站,站长钱海荣拿出一沓子与“铁杆庄稼”有关的红头文件向记者展示:1998年,县里制定了《二龙百星实施意见》,“二龙”就是指“花椒”、“核桃”。2000年,县里出台《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实施意见》,当年直播核桃330万穴。2001年,又印发了《关于科技走廊核桃园建设的考核办法》。2002年以来,又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机遇,进一步明确了核桃、花椒的主导产业地位,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的办法。通过强力推动,核桃、花椒栽植已具规模,发展了一批专业乡、专业村,形成了3个万亩方,10个千亩片,100个百亩园。通过考核,涉县成为全省的优质花椒、核桃种苗生产县和优质核桃生产基地。

    偏店乡后寨村是个核桃专业村。一进后寨村,记者就见到了专业户肖同顺。说到“铁杆庄稼”,他的话格外稠:“我们这都是靠天收的旱地,只有指望‘铁杆庄稼’了。1亩早实优种核桃园,最少年产核桃干果200公斤,纯收入3000元。花椒不占好地,平均亩产50公斤,纯收入1000多元。县里鼓励栽植,把土地的承包期延长到50年,1亩地补20元钱和100公斤粮食,连补8年,还一次性补助苗木费50元,这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大家都抢着干。”肖同顺紧赶慢赶才争得3亩2分地的退耕还林任务。今年他家10多棵树上打下1000多公斤核桃,已变成现金10000多元,是种粮食收入的20多倍。村委会主任侯火平高兴地说:“俺村人均年收入2500多元,60%的收入来自核桃。”

    偏店乡林果站站长杨喜庆告诉记者:“核桃是兴乡富民的产业,领导重视,群众愿干。2003年以来,每年举办三期果树种植管理培训班,讲栽培管理、传嫁接和修剪技术,现在全乡村村有技术服务队,户户有技术能手。”

    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江钦所说,县委、县政府实行以工补农、财政转移支付等办法,倾情关注‘铁杆庄稼’,取消了农林特产税和农业税,支农资金以1998年500万元为基数,每年增长10%。“十五”期间,县里每年都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核桃产业发展。

    以林果管理为例,县里有林果管理公司,各乡镇有分公司,村有林业服务队。县财政补贴管理费,嫁接一株补0。4元,修剪一株按树分大、小补3到10元,还半价提供修剪工具,优惠提供各种农药。农民谈起各级干部对“铁杆庄稼”的重视程度,编出一句顺口溜:“纸上叫刨坑,会上喊栽树,花椒核桃成了县里的‘二政府’。”

    花椒出山门,问君搭了多少桥?核桃树上结“元宝”,问君洒下几滴汗

    历史上涉县的大红袍花椒,有十里香的雅号,但作为一个品牌,其销路多年走不出山门;核桃有八成都是棉核桃,一敲一篓油,却卖不上好价钱。

    县供销社业务科科长肖琛说,过去涉县人卖核桃,压根就不讲究包装,都是50公斤一麻包向外卖原果。这几年走出山门看市场,觉得那么干太吃亏了。看看现在的包装吧,核桃改为5公斤装、10公斤装;一级装、二级装。花椒改为1两装、2两装。柿饼分个装、成串装。改进包装,分等级销售,利润猛增,现在经营5、6万公斤就等于过去经营100万公斤。他打个比方说,核桃仁囫囵个是头路货,价钱最高;分成两半叫两路货,价钱就稍低些;最后剩的是核桃沫,加工成核桃油,价钱又能赶超头路货。市场经济学,真是大有学问。

    为了花椒香飘万里,核桃树上结出“金元宝”,县里给各级干部加压,要求其帮助农户找销路。“有时候县委的三干会,简直就是发展‘铁杆庄稼’的宣誓会,是擂台赛,谁拿不出真东西都会丢人现眼。”县抗旱打井队的人说,“树栽到哪里,水就得跟到哪里,苗木旱死水利局要担责,扬水站没电电力局要担责,灌溉设备拉不上山交通局要担责,发生了病虫害林业局要担责。”

    过去涉县有集无市,农民交易“三珍”多在地头街头炕头。如今建起了干果交易一条街和7个专业市场。农民可以大大方方地在固定的场所摆摊设点,放声吆喝。为保护他们的权益,县里还成立了花椒、核桃经营者协会,培养了核桃、花椒经纪人。由农民入股组成的王金庄花椒专业社主任曹新江说:“我们在武汉、贵阳、长春和牡丹江都建立了销售点,并与重庆调味品总厂、河南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去年为椒农销售花椒100万公斤。”杨兵魁告诉我们,他的夫妻货栈,一年最少也经销10多万公斤核桃。

    富华食品有限公司是加工“三珍”的排头兵,起初主要搞粗加工,生产核桃仁罐头,后来县里投资200万元引进了核桃露加工生产线。公司副董事长索文魁给我们算了一笔账:1公斤上等核桃仁售价为22元,加工成桃仁罐头起码卖30元,再加工成核桃露后,一个核桃就升值1元,成了金元宝。

    在涉县,从事“铁杆庄稼”加工生产的远不止富华一家。在宜维尔食品有限公司,我们看到核桃被加工成了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桃仁罐头、精制核桃油、核桃粉。在龙兴调味品有限公司,花椒被加工成了花椒油、花椒粉。在山里特科贸开发公司和三珍农产品贸易公司,建起了恒温库,使季节性加工变为了常年性。在农村的油坊里、农户的庭院里,核桃、花椒都改变原有的模样,被加工成油料、调料,柿子被加工成了柿饼、柿皮……

    “铁杆庄稼”产业链条越拉越长,产品由土变洋,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先后注册了“乐蝶”、“百露珍”、“山珍”、“阁外香”等多个商标,其中“山珍”牌核桃还荣获了2002年中国北方农产品展销博览会“中华名果”的称号,争得了进出口经营权,产品销到韩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