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遭鼠(兔)害面积今年将会突破两千万余亩

2006年04月29日 08:54中国绿色时报王胜男 才玉石
    浙江园林网4月29日消息:据预测,今年我国鼠(兔)害发生面积将突破2000万亩,全国7340多万亩未成林和10多亿亩中幼龄林面临直接威胁。这是记者从全国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现场交流会上得到的消息。

    随着我国新造林地的迅速增加,鼠(兔)害问题开始凸显。据多年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林业鼠(兔)害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发生范围持续扩大、面积逐年增加,鼠(兔)害已经由次要有害生物种类上升为主要种类。目前,林业鼠害在我国除东南地区以外的所有地区普遍发生,尤以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南方一些省(区)鼠害发生面积也开始攀升。林业兔害在西北及华北的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最近5年,我国林业鼠(兔)害年均发生面积达到1900万亩,比上世纪末增加了58.3%,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18%,比上世纪末增加了8个百分点。

    二是危害加剧,破坏严重,对退耕还林工程构成巨大威胁。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青化砭镇1999年退耕还林栽种的6000亩树木,由于鼠(兔)啃食,目前已全部干枯死亡。延安市每年由于鼠(兔)害导致的直接苗木损失近600万元。

    三是鼠(兔)害已成为西部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和保护的重要障碍。由于鼠(兔)危害是以环状剥皮为主,树木致死率高,使植被稀少的西部更是雪上加霜。

    四是防治难、损失大,极大地影响了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和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据统计,每对害鼠每年可繁殖近百只,每对野兔每年约繁殖30只。鼠(兔)繁殖量大,导致防治难度大,林草产量减少。

    五是鼠类疫病多,传播几率大。鼠(兔)种群数量剧增为鼠疫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条件,直接威胁农牧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专家分析说,造成我国鼠(兔)害严重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实施退耕还林改变了害鼠原来的生存环境,害鼠失去了食物来源,不得不转食树根树皮;二是蛇、狼和狐狸等鼠(兔)天敌数量的减少,加之农牧民失去了捕猎工具,鼠(兔)数量剧增;三是防治技术手段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较差、防治设备较少、技术匮乏、经费投入不足、御灾能力弱,难以实现对鼠(兔)害的持续控制;同时,过去长期大量使用化学灭鼠剂,使害鼠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防治难度加大。另外,一些地方领导对鼠(兔)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造轻管"现象比较普遍等。

    据调查,陕西省2005年林业鼠(兔)害发生面积高达420万亩,平均被害株率11%,死亡株率在4.3%左右。在青海省三江源局部地区,还出现了寸草不生的"鼠荒地"和"黑土滩"。

    目前,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青藏铁路即将客运通车,我国鼠疫病源区与外界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将更加频繁,鼠疫扩散传播几率也将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