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5月25日消息:“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是天津创建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思想。遵循这一理念,天津市把握依靠科技创新促节水这条生命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来节约水资源,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助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水资源由用水效率低向用水效率高的产业流动,以实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和谐统一。
天津市发展经济不以浪费水资源为代价,始终坚持走科技路、吃科技饭,抢占技术制高点,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经济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经济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全面优化上下功夫,在降低水资源消耗上下功夫,走科技节水型发展道路,力争使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劣势转化为技术优势。
建立节水技术科技研发体系。由市节水办牵头,联合一批国家级节水技术研究机构,着手组建“天津市水研究中心”,搭建节水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天津已形成以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和座落于天津的国家工业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给水排水中心和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研究所等单位为核心的节水科技研发群,围绕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工业水处理、膜材料应用和城市生活、农业灌溉等节水关键技术,广泛开展研究攻关。
在天津市每年发布的全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中,均有一定比例的节水科技项目。“十五”期间,累计下达节水科研项目约60项,资助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重点支持工业、海水淡化、再生水回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2001年以来,全市投入工业节水技术改造专项资金2.1亿元,取得节水科技成果200多项,特别是一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空纤维膜、污水再生回用、膜生物反应器、工业水处理药剂生产、海水淡化及海水循环冷却等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节水科技园,将成为天津节水器具的生产检测基地和推广中心。目前,天津自主开发研制的连续微滤设备、膜生物反应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装置、集装箱式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等多项节水科技成果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科技的投入,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天津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万元产值取水量降至24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
在农业上,投入资金5.4亿元,用于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推广管道输水、喷微灌等节水技术,改变农业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已建成19个国家级高标准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区,完成4个国家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任务,全市节水灌溉面积提高到55%,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2,年节水能力达到7亿立方米。
“十五”期间,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前沿,不间断地上了一批对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技术改造项目,着力解决了结构性浪费水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从淘汰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高能耗的生产工艺入手,立足于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对电子信息等低耗水、高附加值产业,实行优质优供;对工业废水零排放的企业,优先满足用水需要;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认真做好应淘汰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促进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通过对200多个企业工业冷却循环水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节水效果达50%以上。通过对电力等生产工艺推广实行无耗水和低耗水等新工艺,使生产工艺用水量降低了30%。以设计年总用水量1200万吨的天津钢管公司为例,节水在全国冶金行业特钢系统中创造了三个第一,即万元产值取水量降至5.7吨/万元,吨钢耗新水量降至2.97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7.2%,在生产能力翻一番的基础上,用水量却不足原设计总用水量的一半。2005年,节水型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用水量不到一半;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3%,用水量没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