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9日消息:昨天,备受关注的“打电话少女”雕塑重新亮相市民眼前,笔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市民对归来的“少女”青睐有加,专程赶来与她合影留念。笔者调查发现,“打电话少女”的安全和保护问题成了市民最为关心的话题。
市园林设计院雕塑办公室的两位专家告诉笔者,由于采取了积极措施,归来“少女”的安全应该能够得到保障;但他们同时也表示,城市雕塑的管理和保护目前形势并不乐观,呼吁完善相关管理条例。法律专家就此建议,由于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财产的特殊性,对破坏城市雕塑的犯罪行为可加大惩治力度,从重量刑,震慑不法分子。同时专家们还建议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从根本上保护城市雕塑。
现场调查:市民迎接“少女”关注安全问题
今天清晨8时,笔者来到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地铁口,“打电话少女”已经静静伫立于此,虽然时间尚早,笔者看到已经有许多市民围在那里迎接她“回家”,据了解有不少市民是专程赶来的。
不少步履匆匆“白领”们也被“少女”吸引,或放慢步伐欣赏,或屡屡回头观望,还有人干脆停下脚步拿出手机拍照。而在这里忙碌执勤的交警和协管员们也纷纷趁着工作间隙来到“少女”身边。
热心的市民们一方面欣然迎接“少女”归来,另一方面对六年前“少女”的被盗还是心有余悸。笔者在随机的街头调查中发现,尽管新版“少女”安装了报警设施,仍有超过半数接受调查的市民对“少女”的安全表示担忧。
在现场,笔者看到,为了验证报警器是否有用,有市民用手小心碰触“少女”,却并没有警报传出,他们随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报警系统真的有用吗?”“回来的‘少女’,还会‘走’吗?”不少市民还告诉笔者表示,除了担心“少女”,他也放心不下其他的城市雕塑,“‘少女’安装了警报系统但还有不少雕塑并没有安装,在她安全后,那些惟利是图的人会不会盯上别的雕塑??”
现状反映:“少女”了保障城雕保护不容乐观
带着市民们关心的“电话少女”及其他城市雕塑的安全问题,笔者采访了承担本市许多城雕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市园林设计院雕塑办公室的两位设计师。他们表示由于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少女”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然而目前由于相应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本市城市雕塑的现状并不乐观。
设计师胡女士告诉笔者,作为城市雕塑从业人员,从“电话少女”被盗到重立,他们一直都很关注。据她了解,新版“电话少女”雕塑在体内安装了一个防盗报警装置,从外部无法看到,正常碰触“少女”也不会触动报警系统,只有当搬动雕塑才会引发系统报警,这就既不会妨碍市民与“少女”亲近,也不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在安装时还进行了加固,同时据她所知,市规划局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也在积极联动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和完善对“少女”的保护和日常维护。因此她表示,“少女”的安全应该能够得到保障,市民们无需太过担心。
设计师胡先生则告诉笔者,‘少女’虽然安全了,但还有不少雕塑仍然处境艰难。他介绍到,目前本市有数千座城市雕塑,虽然“少女”失窃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城市雕塑整体不翼而飞的情况,但受到破坏的雕塑仍然随处可见,有不少雕塑部件被盗,还有为数不少的雕塑有被污染或损坏的情况。
“被破坏的城雕多是铜制品,小偷为了拿铜换钱,不惜铤而走险。”胡先生表示,随着铜价飞涨,近来此类现象也日益严重,“贵金属做城雕容易失窃,然而如果换了其他便宜的材料,又容易被损坏。”不仅如此,胡先生还介绍到,由于没有明确的清洗和保洁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很多雕塑一旦竖立街头就再也无人打理,直到损毁严重才由有关部门牵头进行维修,无形中会影响市容。
专家呼吁:相关条例或可完善惩处力度应该加强
采访中,两位设计师告诉笔者,目前本市对城市雕塑的管理和保护,仍照的是10年前制订的《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而作为一个管理法规,其中的很多条例规定的内容都不甚完备。“《办法》中对城市雕塑落成后的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的具体部门规定不够明晰、对破坏、损坏城市雕塑行为的惩处也没有详细规定,可能会造成对这类破坏行为量刑过轻的情况。“是否能够通过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行政法规,更好的依法保护城市雕塑?”设计师们就此呼吁。
从中国刑法学会副会长刘宪权及华东政法学院法学教授王俊民处,笔者则了解到,按照《刑法》规定,偷盗、损坏公共财产将以盗窃、故意损坏财物罪惩处,而城市雕塑除了是公共财产外,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同时还承载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内涵,因此一方面应由专门机构估算城市雕塑的艺术价值并以此为量刑标准;同时考虑到城市雕塑被盗窃或损坏将可能带来较恶劣的社会影响,伤害公民感情,在情节上比一般盗窃、损坏财物都要严重,专家据此建议对偷盗、破坏城市雕塑行为的量刑可以从重考虑,从严惩处,给恶意偷盗、损坏雕塑的不法分子造成震慑。
同时专家们也希望加大对城市雕塑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素质,让市民主动参与城市雕塑的维护和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