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4日消息:6日,本报刊登《400年古樟遭遇“搬家”难题》一文,社会反响强烈。连日来,本报热线2205000响个不停,上百位市民来电表达自己的观点;星辰在线网站上这一话题也引起市民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400年的古樟太难得了,一定要好好保护,保证成活。
潘基石质老人是长沙和平解放后的第一任城市建设局局长,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仍然坚持每天阅读《长沙晚报》。潘老从本报看到雨花区洞井镇鄱阳村的古樟可能要移栽的
消息,心情非常激动,马上给本报打来电话。潘老说:“这棵古树400多岁了,在全国都很稀少呢!千万不能移栽,使它受到伤害!”潘老认为,凡事事在人为,希望有关部门制定出两全其美的方案,在搞好建设的同时,妥善地保护好古树。
10日,长沙市育才小学三年级的陶然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来到报社,他急切地告诉记者,小学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名叫《路旁的橡树》,说工程师修路时遇到一棵大橡树,于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将路修成马蹄形,绕过了大树。陶然小朋友说,我们也可以用书上的方法对待长沙的古樟。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退休干部黄振均对古樟的命运十分关注。他来信说:“我支持园林专家的意见,古树不要移。移栽技术难度大,难以成活。”黄振均在信中画出了他心目中古樟保护方案的示意图。他建议,可以用钢结构框架把古樟就地保护,或周边用水泥砂卵浇筑。黄振均建议,凡事不要搞“一刀切”,尽量争取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绝大部分读者的观点是:不能移树。他们说,400年的古树就是400年城市历史的见证,保留下古树,就是保留下城市鲜活的历史,体现城市的厚重和文明;城市为古树让道,也体现了城市的理性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