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玉带河沿岸。
水,会给城市增添一分灵气。记者欣喜地看到,“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美丽风景,让南昌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一条玉带贯全城
玉带河,这条名字里飘动着诗意的河,原来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龙须沟”。作为上世纪50年代人工开挖的一条排渍道,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它越来越不堪重负。多年来,狭窄的河道里堆积着塑料袋、泡沫海绵、废木材等各种垃圾,黑漆漆的水面上泛着浑浊的油光,一到雨季,更是污水横流。
在“八湖两河整治换水工程领导小组”的办公室里,负责协调的许远光拿出他拍的历史照片,给记者讲起了治理前的情景:“那时候,河两岸的居民都不敢开窗户,河水太臭了,蚊子特别多!”
“治理玉带河的呼声一直很强烈,可是因为工程量非常庞大,这个想法在嘴上议了39年,在纸上画了5年,直到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建设花园城市,才终于启动了。”许远光颇有些感慨地说,“治理最关键的一项就是要让死水变成活水。”
2000年,南昌市委、市政府投资3亿多元对玉带河进行综合改造,以“生态、景观、水脉、文脉”为思路,“先求其通、次求其宽、再求其美”。先是清淤疏浚、拓宽河面、加固河床、截留污水,然后利用已有的水利灌溉渠道,每天从150公里外的洪门水库引来80万立方米优质水,注入八湖两河中,城内河湖连通,使全城的水系都活了起来。目前,玉带河的改造已基本完成。
为了保证引来的活水始终洁净,南昌在治污上下了大力气。玉带河的总渠、西支、北支和青山湖两侧都铺设了排污管道,收集到的污水直接送进了日处理能力33万吨的青山湖污水处理厂。同时,对沿河及周边41家主要污染企业分别实施了关停、搬迁、限期治理等措施,杜绝了工业废水对玉带河的污染。据南昌市环保部门测算,2005年,南昌市城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超过95%,饮用水源的水质达标率达到99.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
南昌进入全国28个达标环保重点城市之列。
更令人欣喜的是,治好了的水已经成为南昌的靓丽风景。南昌市八湖两河的治污与沿岸绿化美化在同步推进。玉带河两岸垂柳青青,花朵芬芳,景石、假山、休闲亭等园林建筑错落有致。
玉带河真的化作了碧绿的罗带,轻盈地串连起散落如明珠的大小湖泊,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项链”。
治水生财收获多
治水生财是南昌治河的一个意外收获。
青山湖原来是个出了名的臭水塘,治理前玉带河的污水都汇集到此。
“那时候,青山湖水质常年在劣5类,水面上漂着死鱼,500米外都能闻到臭味。”南昌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局长胡焘介绍,2001年市委、市政府把对青山湖的综合整治列为建设花园城市的标志工程,总投资7.8亿元,清理淤泥145万立方米,铺设排污管道4.7公里,彻底截住了流入湖区的污水。现在湖水水体已经达到了4类水域水类标准,环湖10公里的沿岸建成了风光绿化带,保证每两米就有一棵市树樟树。环湖的绿化让来往车辆的噪音减少了10分贝到12分贝。青山湖兴建了湖滨公园、相思林公园、燕鸣岛公园等多个免费开放的公园,并着力打造了青山湖明珠等夜景灯光,实现“白天是景点,晚上是亮点”。
“环湖一条路、沿湖一片绿、依湖一批景、连湖活水系、靠湖聚财气”,南昌治水的愿景在这里找到了现实的对接点。
“青山湖的改造我们最初只是当作环境工程来做,没有想到它的经济效益大大超过了预期,真的成了‘人民群众的兴奋点,拉动经济的增长点’。”胡焘的笑声里透着兴奋,整治前,湖边的房子降价到一平方米六七百元都没人买,现在才过去两三年,房价就上来了,还十分紧俏。
清亮养眼的湖光水影所衍生出的财富还不止于此。青山湖风景区管理处主任舒国平说,作为南昌城内最大的一片水域,青山湖现在增加了快艇、摩托艇、滑水、游览船等水上游乐项目,光水上经营权一项年收入就达30万元,比整治前翻了两番多。已经10多年没举行过水上体育比赛的青山湖,现在又办起了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和全国皮划艇冠军赛。
夜幕渐落,弯弯湖堤上,浓浓树荫下,三三两两的行人或走或坐。邻水而居,近水休闲成了南昌人的一种生活时尚。
围绕水来做品牌
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亲水南昌”正在赣水西山之间悄然崛起。
被誉为江西“母亲河”的赣江,原本从南昌西侧静静地流过,现在因水而兴的新南昌充满激情地把它揽入了怀中。一个总面积近4平方公里的红谷滩新区已在赣江西岸初具规模。市主要行政机构全部西迁,红谷滩新区成为新南昌的象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所描绘的赣江美景,如今在红谷滩的秋水广场上得到了现代化的演绎。秋水广场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喷泉群,其中主喷泉高达128米,充分体现了“水是城之灵”的意境。夏夜的广场上,一首首悠扬的乐曲不断响起,一组组喷泉造型不停变幻,驻足观赏的人越聚越多,不少人还兴高采烈地用相机拍照留影。
南昌市副市长卢晓健说:“秋水广场让我们看到了老百姓对水的感情。
红谷滩新区建设最大的难题就是聚集人气,而我们正是要围绕着水做品牌,以此来带动人气,实现土地增值。”红角洲区正在建设中的“南昌水城”便是如此。通过主渠、支渠将水引入,“一路一景、一桥一景、水在路中、路在景中”,使山、水、路、人有机融合在一起。
一城景色半城湖,湖光水影映洪都。南昌市依托河丰湖沛的自然优势,以水为纲、依水建市,请国内外规划大师以“一江两河八湖”水域为背景,绘就了一幅国际开放式城市的发展蓝图:以赣江为轴,控制老城,开发新城,拉开“一江两岸、双城五片”的城市骨架。人们在细细品味灵动水景的同时,对都市化也有了新的理解。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说,城市化必须遵循对自然、对人、对文化的尊重原则。南昌市打造“亲水城市”,注重山脉、水脉、人脉、文脉的有机统一,将山水都城、历史名城、现代新城三者融为一体,使城市景色更美、功能更全、层次更高、内涵更丰富了。这既是对生态原貌的一种回归和保护,又是对城市生态的一种改造和提升。通过美化亮化、土地升值,拉动了房地产和第三产业,实现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性互动。
点评
“节水减污”是治本之道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
南昌是我国南方内陆地区的省会城市,河湖水系非常发达。南昌市根据当地的特点,在城市整体发展的长远目标之下,通过有规划、有步骤的“系统治水工程”,解决了城市污水横流的状况,再现了城市的地理特色,改善了城市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的中心地位,树立了城市的正面形象。
抓城市水环境治理可以说抓住了近期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一切为市民的切身感受和切身利益着想,通过水系统的完善来联络城市,通过水环境的营造来获得效益,通过水文化的烘托来凝聚人气,体现了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的结合,促进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南昌的水系工程涉及江、湖、渠、溪的全面治理与再建,特别是这一工程还同城市绿化、土地开发、市政系统、体育训练和游憩场所建设结合在一起,统一考虑、统筹规划,包括河岸植树的安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一“全盘部署,系统规划,精心实施,以小见大”的做法值得在全国城市建设工作中加以推介。
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首先,城市的开发建设要注意对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满足。青山湖治理改善了环境,带动了湖周边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升;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对合理房价定位的指导,以保证有一定数量的解困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房源供应。
其次,应进一步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水系治理为城市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益处,但还要注意城市的节水与节能。一些大型喷泉等水景设施在使用上应严格注意节水、节能,要把城市的资源与能源用在可以为市民带来更多实惠的地方。
另外,在城市水系和水环境治理中,“让死水变成活水”是必要的,但靠远距离引水来维持,需要权衡利弊得失。毕竟,“节水减污”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