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9日消息:黄顶菊“军团”已推进至二环路附近,城市绿地生态平衡面临威胁
核心提示:
7月25日本报《神秘恶草悄然逼近省城》一文,发出了对被称为“霸王花”、“生态杀手”的黄顶菊入侵的预警。此后,许多市民来电话反映,在市区也陆续发现了黄顶菊的踪影。原来只在元氏县、鹿泉市及新华区上京村发现的黄顶菊,如今已然“进城”。省会有关部门更是在五天内两次发布黄顶菊“通缉令”,发文的措辞一次比一次严重。黄顶菊将给城市生活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如果将来更多的外来有害生物进入,我们的城市能否应对?
市区频现“恶草”黄顶菊 已推进至二环路
8月7日,在宝石集团车队大院当装卸工的赵计恩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车队大院里有一种草很像黄顶菊,你们能不能来看一下?”记者接到热线后,马上联系开发区园林绿化管理处,与该处工程部徐伟科长一同赶到现场。
“确实是黄顶菊!这一片少说也有二三十棵!”徐伟在仔细观察之后作出判断。
“你说这院子四边都是围墙,它怎么就能传进来呢?”赵计恩对黄顶菊的悄然入侵感到非常纳闷。“这里车来车往,带进来种子那不是太平常了吗?”徐伟说,黄顶菊的种子非常小,落在车上、人身上,沾在轮胎上,都有可能带进来。这个院子里的车跑北京、上海、南京,“可以想象,还会把黄顶菊带到外地更多的地方!”
赵计恩三下五除二拔掉了这些令他感到恐惧的黄顶菊。然而,黄顶菊在市区已经频频出现,人们能拔得过来吗?以下是来自市园林局的消息:
7月28日有市民在新石中路首次发现黄顶菊,绵延一两亩地,数千棵之多;第二天园林局工作人员到现场时,在附近的南二环分车带上亦发现数百棵。
8月2日,在体育大街裕华区政府东边的闲置地上发现黄顶菊千棵左右,蔓延面积四五十平方米。
之后一两天,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植保站职工在北二环市农机厂大门东侧发现黄顶菊几十棵。
8月4日,开发区园林绿化管理处职工在天山大街北头铁路地道桥上发现大片黄顶菊,约八千余棵。
8月5日、6日,二环路绿化科工作人员在南二环与东岗路之间发现绵延两公里的黄顶菊,具体数目无法统计。在南二环体育大街至翟营大街段北侧发现成片黄顶菊,也是无法计数……
【危害】
破坏城市绿地生态平衡
上述地点的黄顶菊已经或即将被拔掉,但这仍让不少园林工作人员出了一头冷汗,“幸好这些黄顶菊还没开花结籽,拔掉晒干就死了。如果结了籽,到处扩散,就不好控制了!”徐伟告诉记者。
以往黄顶菊等恶性杂草给人的感觉是影响农田,与城里人的生活似乎关系不大。但市园林局在不到一周时间里两次发出防治黄顶菊的紧急通知,足以说明其潜在威胁。“它一旦入侵绿地,将与植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将会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特别是对绿地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破坏性,使许多生物灭亡。”黄顶菊一旦结籽扩散,后期防治费用亦是一个难以估算的数字。搞绿地养护工作的徐伟说:“市区的绿地都是花大价钱建设起来的,造价最低的只种草皮的绿地,一平方米要花16元,一年养护费还要十几元。在这么金贵的绿地上,如果出现黄顶菊,并且年年长年年拔,要增加多少人力啊!”市园林绿化管理处高级工程师乔建国则算了一笔“药杀”账:对成片生长的黄顶菊,在一个生长季节内需要喷两种药:灭杀性除草剂和封杀地面种子的氟乐灵,两种药加起来一亩要花去300-400元,而且“这是最起码的用量,这都够呛能杀死。”他透露,目前全市对园林绿地喷药的费用是每年几十万元,如果出现外来有害生物,这个数字可能会翻倍增长。
【治理】
黄顶菊围城之势如何破解?
“从目前的态势看,黄顶菊在市区生长恐怕已经有一两年了,只是到现在才发现而已。这是我们第一次应对外来有害生物,事实上我们的应对很仓促,我手头甚至没有关于黄顶菊的任何书面资料。”乔建国说。
记者在市园林局绿化处采访时,工作人员不停地接到市民打来的电话,都是举报发现黄顶菊或“疑似黄顶菊”的。面对黄顶菊围城之势,园林部门如何破解?市园林局专门成立了黄顶菊防治领导小组,并提出了以下对策:第一,要求市内各绿化部门,对辖区绿地和空闲地段进行彻底清查,发现个别植株,就地拔除销毁,坚决杜绝黄顶菊开花结籽。发现成片黄顶菊,可以喷洒除草剂,但要注意除草剂对园林植物产生的药害。第二,在8月底出苗期结束前,跟踪观察同一地点黄顶菊的出苗情况,做到有苗即除。第三,继续大力宣传,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做到群防群治,不留死角。
【对话】
尽快建立外来生物入侵预警机制
乔建国市园林绿化处植保站高级工程师
记者:除黄顶菊以外,如果将来诸如美国白蛾等更多的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省会,您感觉以目前的力量能否应对?
乔建国:难以应对。我们的城市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外来有害生物防治体系。
第一,人员、资金、车辆、设备都不够。就拿我们植保站来说吧,技术人员只有3名,打药车只有6辆,平时对市区街道树木、公园绿地正常的病虫害防治都忙不过来,常常是每隔10天需要打一次药的,我们半个月才打完一圈,转回来赶紧再打,还是“过期”几天。如果再出现更多的有害生物,将力不从心。
第二,许多地方没有明确防治责任归谁。园林部门只能负责市区街道、公园,面积更大的小区归哪儿防治,没有明确说法。还有已经征用尚未开发的土地,应该由产权单位管?农业部门管?还是园林部门管?第三,有明确责任的地方,也不一定都能及时防治。比如单位地面上出现了有害生物,如果没有影响到单位的工作,很可能存在只顾忙业务,忽视防治这样的事情。
第四,由于园林部门人手有限,许多路段承包给了社会上的绿化公司。这些公司技术力量偏弱,很多没有专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
记者:如何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
乔建国:第一,需要政府重视,加大资金、人员、设备的投入。第二,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些地段的防治责任,或者统一归园林部门防治,或者统一归所在产权单位防治,总之,不能留下没人管的死角。第三,对于各单位地面上的防治工作,最好政府发出通知,强调重要性,促使他们提高认识,积极去做。第四,对社会上的绿化公司所管路段,或者由园林部门统一收回病虫害防治权,这样相信不会出现病虫害大问题,或者由园林部门加强对他们防治工作的监督,并把病虫害防治作为下一期招标的一个项目来要求。最后,建立一套外来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机制。目前我们基本上是靠园林植保站的二十多名工作人员来观察、发现,可以考虑在全市各绿化单位、绿化公司都设一名技术人员负责所管地段的观测。每年春季开会布置当年需要重点监控的几种有害生物,网上公布资料、照片,加上媒体的宣传,群众的配合,对省会是否会发生灾害、发生量、发生地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