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10万求“莲歌”对话南京浦口区花农丁跃生

2007年12月21日 11:04龙虎网
    中国园林网12月21日消息:“谁能写一首老百姓爱听、爱唱的莲歌,我出10万!”

    2007年岁末,浦口区花农丁跃生突发“奇想”,要为痴迷20多年的莲花写首歌,他期待这首莲歌像《茉莉花》一样深入人心,传唱久远。为此,他开始与各地音乐创作人频频联系,希望他们能拿出一首理想之作。

    农民悬赏求歌,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熟悉丁跃生的人说,20多年来,他其实一直这样“剑走偏锋”。

    丁跃生,1963年生,南京艺莲苑花卉有限公司当家人,身兼中国花协荷花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花协理事、中国荷花新品种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其旗下500多亩的艺莲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莲花种植育种基地。

    “弘一法师如果在,我就不用这么烦了”

    记者:怎么突然一下,你就想起了花钱请人写歌?

    丁跃生:莲花是中国的国粹,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历代咏莲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很可惜,当代人对莲花的理解很有限,这个产业也很小,世界上只有中国、日本和泰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有规模种植,欧洲和美国刚刚才兴起养莲,这与莲文化的普及不够有关系。我们需要有一首歌,像《茉莉花》那样广泛流传,为莲文化做推广,为扩大莲花市场搭一个平台。

    记者:你期待的这首莲歌要符合什么条件?丁跃生:要么像《茉莉花》那样流传广,要么能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我希望这首歌是有禅意的、古典的、有宗教背景的……莲花和佛教、舞蹈都有很深的关系,中国舞蹈最高奖就是荷花奖嘛。我找过省内不少知名词人,还有外地音乐学院的老师,到现在还没有合意的,主要是太浮躁,不够安静、大气。

    记者:开个玩笑,李叔同可能是写你这首歌的最好人选。

    丁跃生:哈哈,弘一法师如果在,我就不用这么烦了。

    “莲种只卖给外国人,一年能赚20万美金”

    记者:10万元买一首歌,你真的舍得出这笔钱?

    丁跃生:我是来真的!我从小就喜欢莲花,从1986年起就开始种莲花、卖莲花,现在已经种了500多亩莲花,品种超过700个,其中20多个品种你在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都是我自己培育的。可以说,中国种质资源最丰富的莲田在南京,就是我的艺莲苑。我种的莲花全部出口,卖到日本、美国、欧洲,一年能卖到20万美金。此外,艺莲苑一年有10多万全国各地的游客、画家、作家来参观、写生、采风,门票收入也有10多万……

    记者:你的莲花为什么只卖给外国人?

    丁跃生:我这里有200多个新品种,约占全世界莲花新品种的四分之一。出口到国外,一般的可以卖到10美元一株,贵的要两三百美元,而国内市场才几块钱一株。更主要的是,我的新品种在国内卖,马上就会被同行克隆,跟我竞争;卖到国外去,那里劳动力成本高,价格上比不过我,不会再卖回到中国来。

    “第一次卖花给日本人,不敢收日元”

    记者:回过头来看的话,你怎么会想到种莲花发财的?

    丁跃生:1979年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只好在家务农。种庄稼苦,我就试着种苗木,收入高些,又能少累点。到了1986年,全国评选十大名花,我灵机一动,觉得种花比种树更轻松些、赚得也多。十大名花,我和老婆一个一个排一遍,种牡丹搞不过洛阳,种兰花太娇贵……只有荷花门槛低,当时也没有人专门种。主意打定,我开始种荷花,那时在自家院里的水缸里,只有七八个品种。

    为了扩大品种,那年4月我怀揣着30多元钱,扒上了运煤的火车,去了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到处找公园、水塘,看见好的品种就下水连根挖起……哈哈,那时候不像现在管理这么严,公园基本上没人管,邮局也愿意邮寄。那年我弄到了10多个新品种,对照着书学习培育新品种,一直到1990年,才开始对外卖,第一批货卖给中山植物园,整整卖了1000多元,真是意外!

    为了种好莲花,我到处查找资料、拜专家为师。1991年,我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写了一本小册子《碗莲》,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宣传种莲花、普及莲文化,当时的报纸还报了,说是“泥腿子写书了”,影响一下子出来了,生意一下子上去了!记者:还记得怎样和外国人挂上“钩”的?丁跃生:1994年,南京电视台专题部来拍了部《爱莲人》。由于南京台和美国一家电视台有交换节目的协议,这个片子不久在美国也播了,引起了美国人的好奇,当年8月一个叫史密斯的园艺师就到南京来找我了,一下子买了300株。当时很好笑,他问我价格,我壮胆说10块钱一株,后来才知道,在国际市场,那几种莲花要卖到25美元一株!巧合的是,第二天跟着来了个叫远藤冈的日本商人,一下子买了700株,当时我不敢收日元,不认得外币嘛,一直跟他们进城,到了古南都饭店兑换成人民币才收下的,哈哈。

    从那以后,主动找上门的外国人就多起来,我也经常参加一些苗木花卉的展览,跟全国各地的苗木花卉专家建立联系,渠道慢慢打开了。这几年我还学会了上网,公司的网页也挂在互联网上,现在大部分业务都是通过电子邮件联系的。

    “莲花进家庭,这几年屡试屡败”

    记者:将来还有什么打算?

    丁跃生:我做国际市场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回头看国内市场空间更大。莲花还没有进入家庭,主要原因是莲花喜阳,一天要照6小时太阳,家养有难度。我正在和高校专家合作攻关,改变莲花的喜阳习性,但这几年屡试屡败,以后还要努力……

    我的这片艺莲苑,早晚要纳入城市开发,刚刚政府才跟我协商过搬迁的事情,动员我搬迁到三桥下的绿水湾湿地去,那里有3000亩地面积,周围临江,发展水生植物也许更有条件。我一直有个心愿,建一个3000平方米的莲文化博物馆,投资大概在300万元左右。在那里你可以看莲图、读莲诗、听莲歌、赏工艺品,一出门就是几千亩莲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非常壮观、非常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