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周总理所种油橄榄43年3次病危被救(图)

2007年05月16日 10:36都市时报

    中国园林网5月16日消息:5月的昆明,春暖花开。清晨,西山区海口林场一处山洼平地,一棵由正方形铁栏围住的油橄榄,在春风中摇曳,大病初愈的它努力彰显生命的活力。这不是一棵平常的树,43年前,周恩来总理亲手栽下它时,就被赋予了特殊年代发展橄榄油事业的重任。因此,虽然曾3次“病危”,但都经过林业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呵护,顽强存活下来。

    油橄榄长得很“友好”

    从主干分枝,这棵以4个枝节发展开来的油橄榄,从不同的侧面看上去,其中的任何2个分支,都像一个人伸出的双臂,将和别人友好拥抱的样子。走近细看,在一排油橄榄树林中,只有它被正方形的铁栏保护着,显得比较特别。然而树上,枝繁却不叶茂,树上还可看到少许的枯枝。正值春天,却看不到树上有太多的叶子。只有微风吹来,枝叶的动感才能显示它的生命存在。很少人知道,它刚刚经过生命史上的第3次“病危”,被专家们刚刚抢救过来。

    前来参观的不少人都说,第一感觉就是,这棵树长得很“友好”。

    亲手种下“移民”树苗

    从林业部门了解得知,1963年12月,周总理结束了对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3国的访问后,又来到地中海北岸的阿尔巴尼亚访问。中方随行专家发现,地中海人民的主要食用油竟然是一种树的果子榨取的,这种树叫油橄榄。周总理得知后很高兴,当即表示要引种该树回国。

    阿尔巴尼亚方面为回报中方长期对阿的无私援助,决定赠送中方1万株油橄榄苗木,并派了2名专家随同中方人员,将树苗送到中国指导栽种。1964年3月3日,结束亚非欧十四国访问并回到昆明的周总理,与阿方的专家一起驱车赶到昆明海口林场,亲手栽下了这株油橄榄树苗,并为小树修枝和培土。

    周总理希望,特殊困难时期,大力发展油橄榄改善我国食用油供应匮乏的局面,解决老百姓面临的实际问题。

    3次病危牵动人心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像国内许多林场一样,海口林场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管理跟不上,也就在这个时候,不少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橄榄树,由于树种、气候等原因,开始死去。

    周总理栽种的这棵橄榄树,也面临着枯萎的危险,几年后第一次出现了“病危”征兆。这棵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树,牵动了众人的心。经过林业部门的努力,将这棵树周围的土壤换了一遍,在四周围设了护栏,又加强人工防病虫害管理,它又活了过来。

    昆明市林业局退休专家、曾在海口林场工作30多年的蔡志辉记得,这株树在1998年第二次枯萎,“差不多要死了”。当时树上的病虫害十分严重,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孔雀斑病。当时众多林业专家和知情人都十分心痛,一起来看望。

    经过重新喷洒农药,消除病虫害,又改良了土壤之后,情况迅速好转过来。果然,这棵油橄榄又获得了新生,重新枝繁叶茂。

    今年4月下旬,海口林场再次向昆明市林业局报告,周总理栽种的这棵油橄榄有枯萎迹象,这棵油橄榄第3次“病危”。随即,政府部门组织林业专家再次来到了林场,会诊病因。

    蔡志辉作为专家之一,他认为这棵树目前因为管理不善面临“早衰”——“干旱季节要浇水,潮湿季节要防病虫害”,这方面的常识性工作都没做好,是导致如今状况的主要原因。

    最终,专家们形成的一致意见认为,要派专人并拨专项资金,来保护这棵橄榄树,定期对它的水分、土壤、肥料和病虫害进行检查。另外,要时刻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这样,就可以保证这棵油橄榄的成长。如今,经过第3次抢救,这棵橄榄树又活了过来,慢慢恢复着生命的活力。

    无论专家还是知晓这棵树来历的人们,都希望能呵护好它,让它健康存活下去。这棵油橄榄,除了曾经见证一段历史,睹树思人,也是对周总理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