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杨桐、柃木的出口难题 日本市场需求量大

2007年05月24日 09:14中国花卉园艺杂志吴海峰
    中国园林网5月24日消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日本人有着良好的切叶、切枝消费习惯,切叶、切枝已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已成为世界三大切叶、切枝消费中心之一,亚洲最大的切叶、切枝消费国,但日本国内的切叶、切枝生产一直供不应求,进口率逐年大幅度增长。

    日本切叶、切枝市场需求量大

    日本由于插花、祭祀及日常生活等活动的需要,每年都要消费大量的切叶、切枝,但由于本国生产成本日益提高,日本开始较大规模地从国外进口切叶、切枝,而且进口量越来越大。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200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切叶、切枝累计1.025万吨,交易额达20.9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4亿元),占日本切叶、切枝总进口量的70%左右;2005年进口切叶、切枝共4.5万吨,价值289.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1.3亿元),比2004年大幅增长,并且有加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10年,日本切叶、切枝进口量将达到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8亿元)以上。而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2006年日本切叶、切枝消费约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8亿元),预计到2010年切叶、切枝消费将达到3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左右。

    杨桐、柃木是主要出口品种

    从种类来看,日本进口的切叶、切枝主要是黄椰子叶、电信兰叶、富贵竹切枝、铁树切叶等,其中比例最大的是日本祭拜不可缺少的杨桐、柃木,广东、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是中国切叶、切枝出口的主要省市。

    杨桐、柃木属山茶科的常绿亚乔木,在日本用作敬祭祖先的供品或作装饰,称为神木插花,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了解,日本每年平均消费的杨桐、柃木达3亿束以上,每束约5枝。目前,每枝平均售价在40日元(约合人民币5.7元)左右,中国是日本进口杨桐、柃木的主要出口国,年均出口约占日本国一年总需求量的65%。近几年来,杨桐、柃木的出口取得了快速发展,2004年,我国出口杨桐、柃木枝条近2亿束,其中,浙江丰岛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额占全国的45%以上。

    解决出口问题的几点措施

    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杨桐、柃木生产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低,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应用滞后,创新能力弱;市场应变能力差,名牌产品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企业盲目生产,劣质产品充斥市场,竞相压价,低价倾销,无序竞争;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效益减少,资源消耗增加,市场混乱。

    另外,由于产业资源存在着地理分布上的分散性、资源的有限性、生长发育的季节性与生产需求的常年性相矛盾的特性,以及利用率低、采收成本高、病虫害难以控制的缺点,一些地方便长期采集野生种,造成资源的严重破坏,极大地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要破解杨桐、柃木产业发展中的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培育优质种苗,人工集约发展目前,杨桐、柃木基本处于野生状态,种苗质量不高,难以适应大规模推广、人工种植及出口的质量要求,因此开发杨桐、柃木新品势在必行,而种苗则是关键的一环。在调查中了解到,浙江林学院在大量开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表型等生物学特性为主要依据,筛选出了丰产、优质的杨桐、柃木优良单株,并已推广投入生产。同时,为了保持所选植株的优良性状,该校研究出了一整套杨桐、柃木优质扦插苗培育技术体系,使扦插成活率达到80%以上,这项技术的成功,为人工种植奠定了基础。此外,浙江丰岛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将优质基因转移到杨桐、柃木中去,以期能够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目前该技术正在紧张进行中。优良品种的研制成功,将改善以往杨桐、柃木品质不高的状况,为大规模出口提供基础性保障。

    构建套种模式,实现立体经营杨桐、柃木的生长特点表明,人工套种基地投资少、见效快,在毛竹林、松林等林下套种4年后即可投产,进入盛产期平均每亩可增加产值1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据了解,在立体经营模式下,杨桐平均每亩可以加工切枝2265束以上。在林中套种杨桐、柃木,既不占用土地,又能减少对野生资源的利用压力,因此构建针叶树与杨桐、阔叶树与杨桐、竹子与杨桐等优化复合经营模式,无疑为人工发展杨桐、柃木基地提供了一个方向,也为杨桐、柃木产业化基地营建提供了技术保障。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杨桐、柃木的生产和出口有两大难题,一是病虫害,日本检疫严格,因此熏蒸率和索赔率很高,据海关统计,2004年,在出口企业中这两项居高不下;二是由于从采剪到销售时间较长,杨桐、柃木的保鲜保绿难,因此必须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展杨桐、柃木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杨桐、柃木科技研发水平,切实提高科技含量。据了解,浙江丰岛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率先就杨桐、柃木转基因保鲜保绿技术进行了研究,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关课题之一,一些保鲜保绿技术正被推广,产品库存保鲜时间延长到4~5周。此外,通过将抗虫基因转移到杨桐、柃木中去,可以有效的进行病虫害防治。

    加强质量控制,稳定货物来源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在生产技术上还不够精准,一些出口到日本市场的杨桐、柃木,经常因发现病虫害而被整箱销毁,有的在出口前经过熏蒸处理后,品质也明显不如日本产品,导致价格降低,竞争力越来越弱。因此必须建立质量监督检验规章制度,普及质量意识,加强现场管理,形成相对成熟而稳定的生产技术标准。

    杨桐、柃木作为一种野生资源,面临着资源的日益退化和日本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为稳定原料供应,必须加快人工种植林建设,这对长期稳定产品出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杨桐、柃木产业发展的长远之计。

    加强信息沟通,畅通出口渠道目前,我国杨桐、柃木对日出口还未建立稳定畅通的销售渠道,多数是日本客商直接来我国进行包销出口,国内生产企业对日本市场并不了解。由于信息不对等,我国生产企业根本无法判断日本市场何时需求量大,何时价格高,也无法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尽管需求量和价格都相当诱人,但由于我国企业既没有与日本市场直接建立联系和沟通,也没有形成稳定的出口渠道,出口较为盲目。因此必须加强与日本市场的信息沟通,畅通出口渠道。令人欣喜的是,像浙江丰岛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出口大户已认识到这一点,公司在日本设立了“浙江丰岛东京株式会社”,并与享誉全球的包括花一株式会社在内的11家日本最大的杨桐、柃木进口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杨桐、柃木的直接批量营销已在日本全面启动。

    立足传统产业,衍生相关产业如何应对日本传统的杨桐、柃木市场,挖掘新的潜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传统市场虽有一定的优势,但必须根据日本市场发展要求及老百姓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衍生出一些相关产品,如生产一些围绕杨桐、柃木的花制品等。如浙江丰岛股份有限公司在围绕原有的杨桐、柃木产业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相关的品种,“佛花”就是该公司开发生产的新产品。“佛花”既特别又普通,是用一束杨桐或柃木枝叶加上若干鲜菊花和康乃馨等组合而成的,较之于一般杨桐、柃木更有市场,且档次较高,已成为日本人供奉祭祀的必备物品。经组合包装的“佛花”,价格可比成束的杨桐、柃木提高3倍。

    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组织化程度针对目前出口情况,必须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行业指导、行业协调、行业服务、行业代表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领域;协调业内的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避免业内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代表会员利益,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杨桐、柃木生产的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