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管理、运输瓶颈等影响产业发展,业内人士建议
观叶植物应发展接力棒式生产
中国园林网8月31日消息:8月进入高温季节,当广州地区观叶植物生长较为旺盛之时,销售市场却转入淡季,南下取货客商大幅减少,产品价格比开春时有较大回落,对过万户花农的产品销路造成一定压力。广州花卉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花农应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普及园艺设施的应用,积极与内地合作发展的接力棒式生产,拓展国内消费市场。
据广州花卉办工作人员柯宣东介绍,今年年宵花市场硝烟尚未散尽,观叶植物的销售高峰已悄然启动。由于去年冬季全国出现大面积寒冷天气,造成广东以北大部分地区荫生观叶植物严重缺货,广州冬季低温荫生观叶植物生长速度也有所减慢,质量较好的荫生观叶植物存货不多,致使今年开春时观叶植物销售异常火爆,优质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广州花农反映,在今年春节放假期间,就有北方经销商赶赴番禺化龙镇寻找货源;春节刚过,荔湾区海南村波园路装车点已热闹起来,日发车数达30-40辆,发货目的地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南、湖北等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今年热销品种以巴西铁、鹅掌柴、发财树、绿萝柱、散尾葵、金钻蔓绿绒等观叶植物为主。多数荫生观叶植物价格与往年持平或略有上升,如花叶绿萝柱等植物价格上升至40多元/株。不过,由于汽油等能源升价、运输限载致使运输成本上升,各地加强苗木调运检疫,特别是林业部门对木本苗木产地检疫加强管理,今年广州发往外省的花木数量有所影响。
如何促进广州观叶植物健康发展,保障花农利益?花卉专家认为,尽管每年冬季广东的气温较北方高,但对观叶植物的越冬、生产仍会造成一定影响,致使开春时优质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少数有大棚生产观叶植物的企业,每年都尝到了设施栽培带来的甜头。因此,有条件的花农,应结合当地自然栽培环境,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普及园艺设施的应用,在有效成本范围内确保产品质量是关键。
广州花卉办调查发现,目前,广州多数的观叶植物产品出自个体花农,生产上仍以粗放式管理为多,未能将日常农事管理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致使病虫害发生较多,导致产品出现缺叶、叶斑、黄叶等现象,影响植物观赏性,造成优质商品率低。专家建议,政府、协会要加强公共服务,引导广大花农科学种花,因地制宜推广配方施肥、基质技术,提高产品商品率。
此外,由于能源升价、交通限载整治,运输成本几乎翻倍增长等导致花卉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广州花卉办有关负责人认为,花农可大力开发本地资源,实行基质栽培,不但可减轻产品重量,且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据介绍,为减少产品运输损耗,目前已有不少外地客商直接购买半成品,回去当地种植一段时间后再出售。因此,观叶植物生产企业和花农应抓住机会,积极在内地寻找合作伙伴,利用两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气候优势,发展接力棒式生产;即:在广州进行观叶植物种苗、小苗、中苗、大苗等半成品生产,再到内地进行成品、商品加工,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损耗、节约成本,并确保质量,实现产销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