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新中农场:万家灯火护胶苗引发大批判

2008年11月25日 11:17南海网

    中国园林网11月25日消息:1970年代,新中农场职工蔡永祥驻守深山管护胶苗,一到夜晚,便在茅草屋里点亮煤油灯。他的这一行动引燃了农场上千名职工进山保胶苗的“万家灯火”。

    “万家灯火”保胶苗创下了新中的橡胶大基业。使新中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成为海南农垦3家最富的农场之一。但在1970年代,“上山管护胶苗是在走什么样的路线”却引发了一场“大批判”,万家灯火被“革命派”批为“资本主义的鬼火、魔火!”

    进入1980年代,“万家灯火”逐步得到平反。

    没有裁判,没有观众,在1970年代的新中农场,一场围绕着管护胶苗的思想路线“PK大赛”正在所谓革命派和走资派之间进行。

    上山护苗VS在家学毛著

    农场职工:胶苗被耕牛啃山猪拱,看着就心痛!

    事件1971年8月,新中农场邱荣天、蔡永祥等职工率先驻守深山,管护胶苗。

    40多岁的蔡永祥带领一家大小上山,负责管护3000多株橡胶苗。他管理的林段分布在万宁牛角岭的6座山头上,面积达130亩。他们盖茅草屋、挖水井、养猪、种菜,把家安在了山上。

    老蔡在山上一住就是7年。他们夫妻再加上两个儿子共4个劳力精心管护,使胶苗成长良好,所管的林段成为农场的示范胶园。1979年,蔡永祥被评为广东省农垦劳模。

    和蔡永祥一样,很多林管职工放弃居民点相对较好的生活环境,举家搬到深山里安营扎寨。

    “革命派”一周必须有一天时间集中学毛主席著作。这是严肃的政治任务。毛主席说:“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然结成丰满的经济之果。”办企业,首先是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一切,用毛泽东思想教育职工。职工都上山住了,怎么集中学习?怎么突出政治?这是唯生产力论!斗争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斗争。农场的根本任务不是搞生产,而是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阵地。我们搞生产的不学习,不讲方向怎么行?

    “走资派”胶苗刚种下一两年,耕牛啃山猪拱。很多胶苗林段存在“三多”现象:茅草多、缺株多、淘汰苗多,看着就心痛!只有住到山上,才能更好地护苗。

    记者走访

    现年82岁的蔡永祥居住在深圳的儿子家。而他的二儿子、现为农场联防队员的蔡文贵当年16岁,刚刚被批准为农场职工,就和父亲一起上山劳动。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爬上他们当年安家的那座山头。在茅草屋的原址,地基上的石头还堆着,正屋的位置和伙房的位置清晰可辨。不过,当年他们开挖的水井已被填埋,种菜的地里已种上槟榔。

    除草、松土、施肥、补苗、挖环山行、管种防风林……蔡文贵印象最深的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他手上长满了泡。他记得,几乎每天一早,一家人都是7时就出门,天黑看不见路了才回来。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和各种动物作斗争。山上常有野猪出没,拱坏了不少胶苗,让他们防不胜防。比山猪更让他们头痛的是农场和周围农村的耕牛,有些林段的胶苗几乎被它们啃光。每逢下雨天,成群结队的山蚂蟥就爬进茅草屋,而金环、银环等毒蛇也不时光顾。他们养了几只鸡和两头猪,可以偶尔改善下伙食。可惜的是不敢养多,养多了会被说成是资本主义,更不敢说是为了吃肉,而是要打着积肥的旗号。

    蔡文贵在山上住了6年,到橡胶快开割时才下山。而他父母亲还要再住一年后才下山。在山上期间,他们连大年三十都不下山,一心扑在管护胶苗上,使胶苗围径一年长6厘米,比一般的生长速度多出一两厘米。

    蔡文贵说,这是他一生中最辛苦的岁月,劳动量大,收入并不多,但他觉得很快乐,因为一家人都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心里很踏实。逢年过节,外出的兄弟姐妹回来,都要上山去看看。

    1980年代初,为了表彰蔡永祥,场里专门免费为他在山下盖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平顶房。 

  1970年代新中农场:万家灯火护胶苗引发大批判

    新中农场建场初期职工住的茅草屋。

    护苗万家灯火VS资本主义鬼火

    “革命派”:“万家灯火”的要害是搞单干,唯生产力论!

    事件蔡永祥驻山的日子,一到夜晚,便在茅草屋里点亮煤油灯。他的这一行动引燃了农场上千名职工进山保胶苗的“万家灯火”。每当夜幕降临,方圆几十里的山坳里便会亮起一盏盏煤油灯,远远望去宛若闪烁在夜空中的繁星。

    当时43队职工陈玉荣夫妇就是突出的一对。他们经常向技术员和老职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使一个荒芜的林段一跃成为全场有名的优质林段。

    1983年,新中农场的橡胶全面开割,护苗工人也全部下山。万家灯火保胶苗创下了新中的橡胶大基业。至1982年,农场干胶产量达2019.4吨。“万家灯火”的做法后来被海南垦区不少农场效仿。

    “革命派”这是什么万家灯火?分明是资本主义的鬼火、魔火!要迅速刮起无产阶级专政的暴风雨,坚决彻底地把它扑灭!

    万家灯火名为万家,实际上是工人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它的要害是搞单干,是反社会主义的。学习毛泽东思想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唯生产力论者搞单干,就栽在了用字上,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走资派”农场有8.6万亩橡胶,其中小苗4.5万亩。这么多胶苗怎么管?非要发动广大职工上山点起“万家灯火”不可。

    记者走访

    1975年,新中农场发动职工大规模上山,并制定了优惠措施:一、可养猪;二、孩子读书不用交学费;三、可种自留地。同时逐步推行生产责任制,即每个职工负责一定面积的胶苗管护。胶苗围径每增长10厘米,奖励1元至2元,反之则以同等数额处罚。此举大大激发职工积极性,受奖者无数,受罚者无一人。

    新中农场的“万家灯火”一开始就引起很大争议并受到批判。1973年,当时的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一位姓李的副主任还特地带队来调查。他花三四天时间,走访了农场所有的胶苗林段。调查时他板着脸一言不发,到20队一个林段时,看见有小孩用粉笔写在墙上的“批林批孔”标语,才露出笑容,连说:“不错,不错,你们政治工作到位,连小孩都知道批林批孔。”但对于上山管苗就是不表态。还好,调查后来不了了之。

    此后的10年间,批判的声音还不断。1980年代初,广东省海南农垦局又派来调查组,形成了一份关于“万家灯火是资本主义的鬼火”的材料,对新中农场上山管苗的做法大加鞭挞。

    在批评的声音中,新中农场的橡胶长大了,至1982年,面积达8万多亩。时任广东省农垦总局局长的胡辰祥对此不太相信,便亲自来到农场察看。农场场长陈名安带他爬到在13队的一座山头。从这里看到全场70%的林段,成片的橡胶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胡辰祥高兴地肯定了新中农场的工作。

    大约此时,海南区党委的一位副书记也发话说,新中农场上山管苗、工人养猪的的做法都是对的,不能再批了。此后,“万家灯火”逐步被平反,但直到1985年才得到全面肯定。

    我行我素VS大批判

    场长参观大寨回来说:到底谁学谁,还不知道呢!

    事件万家灯火的“幕后推手”是谁?是当时的新中农场场长、现年85岁的陈名安。

    不管兵团时期担任主管生产负责人,还是后来担任场长,陈名安一直是位我行我素、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当权派”。1973年,上级派人来调查上山管苗事件,两年后他反而发动工人大批上山,紧接着又推行生产责任制,1977年还发动职工大养猪。

    1978年陈名安参观大寨后发现,大寨300多人,一年总创收才6万元,而新中农场26队150人靠橡胶一年创收60万元。在场里的汇报大会上,他竟自豪地说:“到底谁学谁,现在还不知道呢!”

    从推行上山管苗开始,到1980年代初,新中农场一直都是批判的靶子:大会小会批评,点名不点名批评。矛头的主要指向当然是陈名安。

    1978年,海南农垦局一位副局长、两位副书记先后找陈名安到办公室谈话,指出他的种种“错误”。好在局主要负责人对他虽不赞成但也不反对,才让这位一直唱反调的“走资派”坐稳了场长的位子。

    “革命派”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宝!丢掉政治就是丢掉了灵魂。一小撮不知悔改的走资派不看大方向,不提倡无产阶级政治,就生产抓生产,还搞什么物质刺激、利润挂帅。他们执迷不悟、顽固不化,是注定要带着花岗岩的脑袋去见上帝的!

    大批促大干,大干促大变。我们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修正主义对着干,才能真正促进生产的发展。

    “走资派”(陈名安旁白):我是低着头走上坡路。你批我,我低头,我认,但我知道我走的路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