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颁奖花卉诞生记(图)

2008年01月16日 08:39北京日报孙弢

    中国园林网1月16日消息:翠绿的橄榄枝环绕在头上,夺目的奥运奖牌悬挂在胸前,幸福的笑意洋溢在脸上……在雅典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古朴典雅的橄榄枝桂冠取代了五彩斑斓的传统花束,成为奥运赛场上一道独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而象征和平与友谊的橄榄枝,也因为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蜚声海内外,“在未来几十年里,人们只要看到这届奥运会的照片,就会意识到那是雅典奥运会——因为橄榄枝桂冠。”国际鲜花连锁公司总裁埃利斯·安东勒斯称赞道。

    的确,奥运会不仅是全球规模最为宏大的一项体育盛会,更是主办国展现其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一次绝佳时机。

    花,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梅,傲雪凌霜;兰,深谷幽香;竹,百节长青;菊,丽而不骄……以花言志、借花喻人,这一传统自古有之。作为奥运赛场上出镜率最高的标志性物品之一,200多天后的奥运赛场上,北京将向世界呈现何种造型的颁奖花束?

    记者日前探访了北京奥运花卉配送中心。

    颁奖花束也要安全第一“作为奥运赛场上出镜率最高的标志性物品,奥运颁奖花卉应得到与奥运会徽等同的重视。因为这束小小的捧花,承载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与积淀。”在向北京奥组委提交的一份建议中,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罗宁这样饱含深情地写到。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点燃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激情,更令无数痴迷于插花艺术的花艺爱好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006年,北京奥组委正式将北京奥运会颁奖用花的设计、制作和配送工作交付给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做了半辈子的插花,终于能够在有生之年为奥运会出一份力了。”接到市园林局发来的邀请,中国插花花艺学奠基人王莲英老师不禁喜出望外。为北京奥运会设计颁奖用花,这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一份重于泰山的责任。短暂的喜悦过后,等待这些专家组成员的将是严峻的考验。

    “第一份作品便遭遇了“出师不利””,回忆起一年前刚刚踏上“征途”时的那份冲动,设计组最年轻的专家薛立新这样说道。天安门广场上迎风招展的红旗、晚霞中映衬得无比瑰丽的鸟巢、象征着幸福美满的如意……这些独具中国韵味的元素赋予了薛立新无限的创作灵感。很快,一款匠心独具的作品应运而生了:翠绿的竹丝相互穿插、乱中有序,形成一个球形,宛若微缩的绿色“鸟巢”;淡黄色的马蹄莲与橙红色的君子兰交相辉映,整体造型如同抽象的如意;红黄两色预示着红红火火,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球体造型象征着地球母亲,又预示着北京奥运会圆圆满满。

    薛立新的这款“得意之作”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当他们满心欢喜地将这个方案递交给北京奥组委后,却得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作品不符合设计要求。

    这突如其来的“当头一棒”让专家组的成员有些困惑了:奥运颁奖用花究竟有哪些“硬性”标准呢?仔细研究过北京奥组委发来的答复,大家方才如梦初醒:原来,薛立新的设计方案是“栽”在了“安全性”这一标准上。竹子是木本植物,质地相对比较坚硬,如果在运送过程中不慎出现折断的情况,则会在颁奖过程中划伤运动员。而如果运动员将花束抛向热情的观众,坚硬的竹丝在飞行过程中倘若损坏,则会有砸伤观众的危险。原来,颁奖用花不仅要突出民族特色、美观大方,还要兼顾“安全第一”这个要素。

    中选方案百里挑一重新调整好设计理念,专家组再次“启程”。担任专家组副组长的王莲英老师,已经年逾古稀。在北京林业大学任博士生导师的她,不仅要承担奥运颁奖用花设计的重任,同时还要兼顾学校的教学课程。为了不耽误学生们上课,王莲英特意将研究生的课程调整到了晚上进行。白天要绞尽脑汁地进行构思设计,傍晚又要披星戴月地赶回学校为学生指导作品。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量,就是20出头的年轻人恐怕也难以负荷。

    “精益求精”是王莲英一贯的做事风格,更是专家组全体成员一致的工作准则。奥运会时天气炎热,如何让花卉度过夏季的高温高湿,充分体现其观赏效果?如果运动员患有花粉过敏症,应该如何解决?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大家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了。成百上千次的实验,推翻了再重新来过,达不到要求便不断完善……一年来,王莲英所带领的设计团队,共提交设计方案三百多件。“只为了最终的一个选择,设计这么多备选作品真的有必要吗?”每当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时,王莲英总是淡淡地笑笑,反问道“既然要做,为什么不做到最好呢?”

    2007年11月,百里挑一的颁奖用花方案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认可。

    花径剪裁精确到毫米正当大家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中时,王莲英和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又踏上了寻找鲜花供应基地的漫漫长路。一天之内驱车500多公里,辗转于昆明城内的各个鲜花培育基地,只为了挑选到最满意的花材,最大限度地展现出颁奖用花的风采。

    说起来也许有些不可思议,作为奥运颁奖用花的设计者,这些专家组成员竟然无法亲眼看到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满心欢喜地捧起他们的心血之作。因为,在奥运会期间,他们又将“镇守”在奥运花卉制作基地,亲自监督每一束颁奖用花的“诞生”过程:每束花的花朵数量、搭配的绿叶数量都要基本一致,花茎的剪裁长度要精确到毫米……正因为拥有了这样一支精益求精的幕后制作团队,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用花才能够在奥运赛场上绽放出最为耀眼夺目的光芒。

    据初步估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将使用颁奖用花6000束。为了确保花束的新鲜和完美,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列名次的情况提前做出预案,奥运花卉配送中心需要准备出2至3倍于6000束的颁奖用花。如此大的使用量,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呢?花卉配送中心负责人说,“对于这一点,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我们使用的所有材料,包括花材、包装纸都是可回收的纯天然材料,绝对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从采摘到运动员手中只需6至8小时

    2007年12月1日,北京奥运花卉配送中心正式落户有着“花木之乡”美誉的丰台区花乡草桥村。“相逢俱是看花客,日暮笙歌夹道回”,起源于元代,兴盛于明清,花乡草桥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奥运花卉配送中心设在这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这样的选址可谓意味深长。

    虽然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200多天的时间,但奥运花卉配送中心却已经进入了十分紧张的工作状态。由于8月份天气过于湿热,不利于鲜花生长,所以尽快选定技术先进、交通便利的花卉培育基地,是目前配送中心面临的主要任务。根据北京奥运会的赛程表,8月23日将是配送中心最为忙碌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将产生100多枚奖牌。为了确保将品质最好的花束展现在大家面前,从采摘、制作、配送到颁奖,总时间必须控制在6至8小时以内。这也就意味着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24小时值班,随时根据赛事需要制作出最新鲜的颁奖花束。

    “京外赛区只有青岛和香港两地需要举行颁奖仪式,香港的颁奖用花将就近从内地省份的花卉培育基地中选择。根据现在的交通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确保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新鲜的花束制作完成并送达赛场。”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信心满满地表示。

    选定培育基地、设计环境用花造型、对配送线路进行踏勘、对花束制作和配送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设置安检区域……在接下来的200个日日夜夜里,奥运花卉配送中心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许许多多。

    花香花海扮靓北京城步入配送中心的大门,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便扑鼻而来。大厅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将几幅“开”满鲜花的壁画固定在墙上。五彩斑斓的鲜花与嫩绿的枝叶相互映衬,令原本略显空旷的大厅顿时增色不少。“这是植物壁画,是一种在墙体等垂直表面进行美化的最新科研成果。”北京奥运花卉配送中心主任李建通介绍说,“奥运会的时候,这些植物壁画将“进驻”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它们不仅能够起到美化居室的作用,还能净化空气、释放氧气,形成一个天然制氧机。这应该也是咱们北京奥运会的一个创新吧!”

    大厅的角落里,一个“开”满鲜花的圆柱形物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其实就是咱们平时最常见的垃圾桶,经过这么一打扮,认不出来了吧!”李主任笑着揭开了谜底。的确,眼前的这个花柱式垃圾桶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与平日里常见的垃圾桶相去甚远。这些花柱都是用耐热、抗旱的花材制作而成的,即使在盛夏时节也能够保持长达一个月的开花时间。令人惊艳的花柱式垃圾桶,无疑将成为奥运赛场内的又一大亮点。“奥运花卉主要包括两大类别:一类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礼仪用花,包括颁奖花束、迎宾花和礼节用花。除颁奖用花外,其他花束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来宾国家的风俗文化来决定,尽量做到每一束都有新意。第二类是环境用花,咱们刚刚看到的植物壁画和花柱式垃圾桶都属于这一类别。奥运会赛时,北京的机场、道路、赛场、饭店都将被这些五彩的鲜花装点一新,整个北京城将成为一片花的海洋。”李建通主任说。“淡紫素白满树芳,不求争艳浅梳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国宾朋将在花香、花海的环绕之中,感受北京人的真诚与热情。而花文化——这门蕴含了中华民族智慧与积淀的古老传统,也将因北京奥运会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悄然传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