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兰暴跌 珍品沦「杂草」
中国园林网12月23日消息:战时储粮,盛世养花。在全球经济陷入萧条时,三年前曾升温至沸点的云南「花卉经济」骤然降温,其中尤以名贵花种兰花市价大跌为代表,曾被炒至350万元一苗的「大唐凤羽」兰花,如今缩水七成。滇西大理原本逾万的养兰户或「滴血贱卖」,或视珍品兰花为「杂草」抛弃。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中低收入家庭将多年家庭积蓄均投入兰市中,花价如此暴跌,百万依赖花卉经济的人们度日维艰。
兰花市价最好时,云南省大理地区养兰规模在万盆以上的就有20余户,而家养100至5000盆兰花的有1万多户,全省近百万户养兰。据大理巍山养兰20多年的康晋星介绍,当时兰花资源市值不低于20亿元人民币,年交易额达6至8亿元。 但如今兰花市场已辉煌不再,因经济大环境骤变,当地兰价近几个月不断下跌已入谷底,兰市一片冷寂。
小户投资血本无归
据下岗职工李锦堂介绍,2002年他下岗时正遇兰市回暖,见很多人都认定投资兰花有钱可赚,便用家中多年储下的一万元买兰草、花土、搭建花棚。因资金有限,他投资多是一些中低档兰草,但在当时一苗也能卖几十元钱。2005至2006年,他也卖过一些兰花,因品种普通和自身缺乏栽培经验,获利并不多。他于是将希望寄托于兰花的发苗率来赚取利润,可又生不逢时,今年开始兰价下跌不止,持续时间漫长,让他信心全失。记者在他家中的花棚里看到,近90%的兰花已死亡。李锦堂的妻子说,两人均无固定收入,两个孩子上学也要钱,生活变得拮据。如今一家人只得转做养殖业,每天照料牲畜的时光代替了打理兰花的时间。而在大理街头,一家回族小吃店老板娘一提起养兰便大呼「上当」。她称儿子曾投资50多万养兰,原来值几千元的兰草如今几十元都没人要,儿子早没了心思,那些兰花已被当草弃之。
兰价跳水似「骨牌」
有关人士称,盲目投资兰市的小户和散户在大理、巍山一带并不少见,遇兰市「寒潮」损失惨重。原因是高价兰花建立在普通兰花进入千家万户的基础上,而精品兰花投资市场则能带动大众兰花消费市场的发展。所以,有1万人购买每苗万元的兰花,就会有10万人购买千元以上的兰花,也就会有100万人购买数百元的兰花。而一旦精品兰花市场暴跌,大众兰花市场自然也难逃倒塌厄运。
相关产业亦受损
兰价下跌,受损的不只养兰户,从事兰花副产品经营的商家亦受波及。据云南珠海花鸟市场从事兰花副业经营的李老板介绍,今年的兰花栽培土、药品、花盆销量,都比往年下降了近4成,「花价一低连买好土服侍兰花的人都少了」。而另一周姓老板则说,前两年,花鸟市场40平米的兰苑,月租金要800元,现在租金大降到400到500元之间,生意还是难做,若兰市再垮下去,恐怕卖兰所有收入都会被日常开销用光。
兰市寒潮 大户倡「平和」养花
据巍山兰花协会会长、养兰名家黄德敏(见图)介绍,巍山作为南诏国的发祥地,有悠久庭院栽培兰花历史。当地养兰之风始自唐代,明清时当地的朱砂兰还被选作为贡品。
巍山因盛产养兰名家和兰草精品在兰界极具名气,兰界因此流传「中国兰花在云南,云南兰花在大理,大理兰花在巍山」。据云南兰花网报道,2006年兰花高峰期时,黄德敏共拥有30多兰苗「大唐凤羽」,当时卖出20多苗,市场供不应求,且每苗售价高达350万,黄德敏亦被称为「巍山首富」。
然而,金融海啸来袭,天价兰花亦难逃暴跌厄运,「大唐凤羽」如今只卖到每苗40万到50万之间,价格仅为原来的七分一,而一般弱苗仅卖10多万元1株。不过,面对当下兰市寒潮,黄德敏表示,养兰户和投资者心态平和很重要,低潮时耐心将兰花养好,待高峰到来时才能获利。
高峰期1苗曾卖350万
据了解,黄德敏早年投资兰草曾历经艰难时光,更为兰花倾尽积蓄、变卖家产、通过银行贷款来维持经营,还曾遭到家人强烈反对。多年玩兰的巍山人,也都记得黄德敏早年拉一个装满兰草的木箱出入巍山自由市场的情景。养兰时间长达20多年的康晋星不无感慨地说:「今天养兰名家令人羡慕的收获和成就,其实也付出过多年心血和艰辛。」但是,更多的养兰小户则认为,大户在兰花上赚过大钱,自然可以「平和」看待兰市暴跌。
出口放缓 「云花」临挑战
云南是全国最重要的花卉主产区,其花卉销往内地70多个大中城市和部分东南亚周边国家(地区),而每天上市量直接影响内地花卉市场的价格波动。但花卉消费仍主要集中在每年九月到翌年3月间的中秋、国庆、圣诞、元旦、春节、元宵、情人等节庆,千家万户的居民消费还刚刚开始。2008年第一季度,云南受冰雪灾害、物价普遍上涨、花卉出口增幅减缓等因素影响,第一季度月季、非洲菊、毋忘我、情人草等鲜花价格逆势下跌出现异动,较2007年同期降幅达30.4%。但到第二季度,大部分鲜花行情却一改常态,均价较去年同期平均上涨36.52%。有关人士称,云南花卉经2005年~2007年的连续高价后今年出现拐点,产品价格下跌也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下半年「云花」会面临出口增幅减缓,生产成本上涨而花价未同步上涨等诸多挑战。
兰友渐多 港市具潜质
记者采访时,恰遇巍山兰花协会会长黄德敏刚从2008印度尼西亚兰花节参展回滇。他介绍,参展后他曾绕道香港考察兰市。他认为,香港寸土寸金,养兰空间是一大难题,但他看好香港兰花观赏市场,指其潜质较大。
港人素有爱兰传统。1987年香港兰展一盆墨兰「大屯麒麟」被炒到30万港币。香港也是内地兰花出口贸易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港口,曾是兰商往来内地的中转站,早期珠三角的兰花企业从香港进入投资领域,兰花协会和兰园兰圃更如雨后春笋,爱兰队伍也日益壮大。香港中华兰花协会秘书处的关国荣、郑忠仁在2008年《中国兰花》撰文称:香港新兰友有很强的进取心和学习能力,只要身边有人提点,养兰技术自然提升,养兰信心自然高涨,香港的兰花市场也就会相继活跃起来。
爱兰作家书赠港特首
1996年10月,内地爱兰作家周大文历时三年写就的《中国兰文化》出版发行。97年7月1日他将书寄给了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两周后他就收到行政长官办公室的谢函。据称这封回函还被内地档案馆征集。
放宽个人携兰入港澳
而据广州《新快报》报道,为方便旅客个人携带部分兰花品种进入香港、澳门特区,经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批覆同意,自2008年7月1日起对携带兰花品种赴香港、澳门特区的个人,可豁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改为实行标记管理制度。
忠心兰迷 逆市照买心头好
在兰市暴跌的11月,记者在兰花交易闻名的大理珠海花鸟市场看到,虽是周末中午,但市场里近80%的兰铺店门紧闭。开了铺面的人,也只是把兰草搬出来或晒太阳,或浇水,或撒花药,来往交易的人很少。
一位杨姓老板称,他做兰花生意20多年,经历了多次兰花市场的高峰和低谷,对兰市的波动已很习惯。即使在兰价低迷的今天,如果遇到心仪的兰花依然会花钱买进,即使被套甚至赔进养老钱也在所不惜。他戏称自己:「为兰生,为兰死,为兰奋斗一辈子。兰花还是照养,高低贵贱都要做下去。」
为何不惧兰市暴跌而坚守,杨老板解释,自己对兰花高雅清新的气质与所代表的品性很是喜欢,爱好兰花自然不因其价格改变养兰初衷。但他也称类似这样「坚定」的养兰户在兰市中只占极少数。
不懂兰品 寒市心更痛
相关人士介绍,内地兰花市场投资性群体大于观赏性群体,兰花作为文化消费品的观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更多入市者只是投资赚钱,难免对兰花的认识和资金的投入具盲目性,遇到兰市寒潮,不少盲目投资人不仅经济损失惨重,心理更易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