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出台四大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12月25日 09:09人民网

中国园林网12月25日消息: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今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2008年,由于受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地震灾害,特别是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际林产品市场购买力下降、国内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木材消费市场紧缩的情况下,我国林产品出口大幅减少、国内林产品市场需求骤减、木材价格较大幅度下降,部分中小林业企业倒闭,林业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对此,国家林业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认真贯彻中央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当前,国家林业局通过加大投入、扩大内需、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外部环境等四大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一是加大投入,拉动内需,促进就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国家今年第四季度紧急追加林业中央投资36.5亿元,重点用于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新增林业投资预计将拉动相关地方和社会投入近100亿元,年吸纳农村劳动力约120万个,有效缓解了林区返乡农民的生存问题。
  
初步估算,2008年林业各项投入可用于应对金融危机的资金达106.4亿元,包括直接投入和税收优惠,主要从解决就业、农民增收、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出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直接投入77.1亿元,包括中央投资36.5亿元、生态效益补偿34.9亿元、中央财政贴息4.1亿元、油茶0.48亿元、农发资金1.12亿元。税收优惠29.2亿元,包括增值税即征即退1亿元、进口种苗免税0.2亿元、出口退税28亿元。
  
为促进农民增收,国家林业局还采取了以下几个主要措施:一是依靠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2008年,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入34.9亿元,6.99亿亩重点公益林纳入中央补偿范围。其中,集体林约3.98亿亩,中央投入补偿基金19.9亿元,2000万农户、7000万林农增收。二是支持油茶示范基地建设。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4800万元,用于扶持湖南、江西两省油茶示范基地建设。按每户农民3亩油茶林计算,可覆盖10万农户30万林农,农民年人均收入将增加2000元。三是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2008年,共安排农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资金1.12亿元,24万亩花卉示范建设任务,涉及全国24个省区市及龙江森工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3个县(市、区、团场),拉动了当地花卉产业建设。
  
日前,中央新增投资36.5亿元计划已经全部分解下达。重点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35亿元将安排造林任务3820万亩。在任务安排上,国家林业局突出重点区域,集中资金投放,会同各省区先期确定了35个重点治理区域,包括北方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河西走廊、新疆绿洲外围、天山北坡等骨干防护林带,南方的两湖两库、干热河谷以及沿海台风风暴潮频发地段治理等。各重点治理区域的建设任务已经落实到县,抓紧组织实施。南方地区按照造林要求,全力开展冬季造林,江西等省区春节前后可完成新增造林任务;北方地区正在积极组织苗木采购、作业设计编制和审批、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做好今冬明春造林的各项准备工作。据最新信息调度,地方实际配套资金高于中央计划安排配套比例。其中重点防护林工程各地已安排地方配套资金12.16亿元,较中央计划安排的配套投资7.96亿元增加了4.2亿元,增幅52.67%。
  
国家首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5亿元用于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已经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14个林业局全面展开。通过改造试点工作,将有1万户国有林区贫困职工告别棚户区,住进新区。日前,国家林业局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工作重点、部门合作、加快进度、确保质量、强化监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林业局对确保中央新增36.5亿元投资的使用安全高度重视,成立了以纪检组长杨继平同志任组长、副局长祝列克同志任副组长的资金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要求严把程序控制关、资金投向关、制度执行关、工程质量关、责任落实关。国家林业局已经派出10个工作组分赴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福建、湖南、四川、云南、陕西、新疆、甘肃10个省区进行督导,了解资金到位和工程进展情况。未派工作组的省区市,将按要求报送资金到位和工程进展情况。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林业企业负担。一是争取继续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对纳税人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由税务部门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据统计,仅森工企业每年退税近1亿元。此项政策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给予继续实行。二是采取林业产业发展贴息政策。2008年落实新增林业贴息贷款87.8亿元,落实中央财政贴息额4.1亿元,其中,对木材加工企业收购受灾木竹贷款15.2亿元,贴息4500多万元;落实林业小额贷款8.4亿元,贴息近2400万元。据各地申报情况,2009年,需要新增贷款规模310亿元,其中,收购受灾木竹贷款210亿元。按贴息率2%计算,2009年需要中央贴息资金7.3亿元(其中林业贷款余额57亿元,贴息1.1亿元)。三是对于进口林木种子和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初步统计,2008年,共免征进口林木种子和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进口环节增值税约2100万元人民币。
  
三是稳定林产品出口。一方面,积极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本着“保出口、促稳定”的原则,国家林业局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恢复林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增强企业出口信心。经过三次调整提高了117种林产品出口退税(2008年8、11、12月),主要包括竹制品、人造板、地板类产品从5%提高到9%,家具类产品从11%提高到13%。出口退税的提高相当于给出口林业企业年补贴4.1亿美元(约折合28亿元人民币)。特别是家具产品已恢复到以前出口退税的最高水平,获得家具企业的普遍好评。目前正在争取将以速丰林和小材小料为原料的人造板和复合强化地板类产品出口退税从9%提高到13%。另一方面,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欧首脑会晤、中日高层经济对话、中俄林业合作等,积极促进我国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与我林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政府谈判,减少我产品出口贸易壁垒,并为企业召开主要消费国市场贸易政策咨询会,帮助企业了解国外政策。积极与我木材主要供应国俄罗斯等国谈判,争取其减少木材出口关税。
  
四是鼓励引导林业企业练好自身内功,提高应对能力。在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国家林业局鼓励林产品走进农村千家万户。广大林业企业也需要在适应和扩大国内市场方面苦练内功,特别是要加强研发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要抓住机遇,通过国际市场的压力,促进国内林业产业尽快调整结构,在提高产品档次和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实现稳定林产品出口的目标。为了规避国际上的经济、资源的市场风险,可以采取利用外资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来发展。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人工速生丰产林的培育和开发利用工作,目前杨树和桉树等速生丰产林面积已发展为世界第一。随着人造板及实木复合地板业的发展,我们将鼓励广大企业通过先进工艺将杨树、桉树等商品价值低的速生丰产材加工转换成高档木制产品,大大提高了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效益和林产品的附加值。木材属可再生资源,具有石油、矿产等可用竭资源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木(竹)材充分利用与资源大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人造板类产品除极少数涉及濒危树种应予以严格限制发展外,大部分是将三剩物、次小薪材等废料和价值较低的速生材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林产品,不属于“两高一资”产品范围,是国家鼓励发展和出口的。
 

尽管面临一定的困难,国家林业局将进一步研究制定政策,从金融、原材料和产品市场等方面支持林业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树立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的理念,加强监督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增强企业活力,度过难关。同时,也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林业产业一定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据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林产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早、打击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次贷危机,而美国又是我国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对美国出口占我国林产品出口额的近30%。作为林产品消费大户的房地产和建筑业不景气,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产品的对外贸易。可以说,我国林产品贸易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已经受到影响,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愈发加重。2008年1-10月份,我国林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速明显放缓。1-10月进出口总额增长15%,与去年同期增幅相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1-10月出口增长8.7%,几年来首次为1位数增长,与去年同期增幅相比也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特别是10月份,林产品进、出口额分别为31.54亿美元、26.67亿美元,环比下降了4.83%和11.59%,呈现双下降。
 

由于行业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下降,原材料的价格也逐月走低。通过对常用树种8月和11月吉林木材市场和山东木材市场原木的平均价格进行调查,杨木的价格下降4.4%,白桦下降15.3%,落叶松下降15.2%,桉木下降12.3%。福建漳州地区巨尾桉已经由9月份的660元/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不足500元/立方米,降幅达到甚至超过25%。杨木单板价格下降16.7%,桉木单板价格下降12.1%。
  
据林产工业协会估测,目前我国木材加工类产品价格下降幅度为20-25%。
  
林产工业企业受冲击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