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8日消息:阳春三月,正值苗木购销旺季。3月20日,笔者在山东省宁阳县东疏镇刘茂村采访时,看到各地前来采购苗木的客户络绎不绝。一辆来自天津的货车一大早就停在了苗木种植户刘代昌的基地内。
刘代昌一边忙活着把自家种的200多棵大规格国槐树有序地往车上装,一边与笔者搭着话茬。
“你这国槐是多大规格的?”
“都是10厘米的,这都是按照客户上工程的标准挑选的。”
“这一棵卖多少钱?”
“一棵100多元钱哩。”
照此一算,这一车国槐树就能给他带来两万多元的收入。然而,像这样的事情在村里并不稀罕。在刘茂村,这样的买卖几乎天天都会有,因为这里的村民都是按照需求标准化种植苗木的。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绿化在全国的兴起,刘茂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迅速发展了苗木产业。
但到了2002年,越来越多的人投入绿化苗木生产,杯多羹少,刘茂村的苗木也越来越难卖了。
正当村民们都愁着苗木卖不出好价钱的时候,村民刘道令从网上及时了解到流行的绿化苗木品种的信息。同时,他依靠十几年的种植经验,免费给工程队设计图纸,而工程队则会以购买他的苗木作为报酬。
有了设计的图纸,刘道令就可以按图纸种苗木,种植的品种更有针对性,苗木的销路自然就不用愁。2004年,刘道令接到了一笔生意,对方对树的大小与规模提出了要求,并且要按照他们的规划进一步设计。对方工程队承包的是一所大学,考虑到大学校园应该保持清新简单的风格,刘道令只选择了松柏和香樟。为了保证苗木成活率,他还免费为学校提供一年的养护。就这样,刘道令不但通过绿化工程销售他的苗木,还可以依照工程的用苗木量,有选择性地种植苗木。
“这是上工程用的黄杨,我要把它剪成一个球型。我给他们设计的图纸上面,有几十棵这样的黄杨。”“这是按标准种植的香樟,现在大概值120元钱。”苗木种植户刘道令指着种在地里的黄杨和香樟对笔者说。
现在,东疏镇越来越多的农民像刘道令一样,都是按照市场需求标准化种植苗木,平均亩产值达到了5000多元,年增加群众收入近8000万元。截至目前,东疏镇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亩,被国家标准委命名为“全国苗木花卉标准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