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院里的“牡丹节”(图)

2008年04月11日 12:55苏州日报徐蕴海

居民们在王兆薇家的小院里观赏“百年牡丹”。 杭兴微 摄

    中国园林网4月11日消息:昨天上午10时许,富郎中巷7号的一个小院内,墙边紫红色的牡丹开得正艳。主人王兆薇说,这是今年牡丹花开得最好的时候。早上她出门时花还含着苞,出去转了一圈回来,看看太阳下的花便大了好些。到昨天已有42朵之多,已经盛开的有海碗口大,未开的大小也有一枚鸡蛋的个头。最稀奇的是,此花已有约160年历史,今年83岁的王兆薇,已经是“第三代牡丹主人”。

    与小院子隔了一间小餐厅的厨房里,王兆薇的二女儿周维青正在灶上忙碌着,砂锅里炖着酱汁肉,再烧两锅咸肉菜饭,还买了豆腐蘑菇准备烧汤。她笑着说:“牡丹花开了,赛过过节,今天有不少朋友要来赏花,大家借机会聚一聚。”

    晚上打着手电筒赏花

    以花结缘宾客来四方


    花开了,蜜蜂来了,客人跟着来了,王兆薇一年一度的“牡丹节”就到了。

    走进小院,只见生机盎然,春意满眼,到处种着花草,杜鹃、月季、芍药,当然最惹人注目的还是墙边盛放的牡丹。老人说,每年这个时候,小院子里就会特别忙,简直像个小型的旅游景点,客人一拨接一拨地上门。除了左邻右舍,亲友熟人还有不认识的人,都会闻讯赶来看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回苏州时也曾专程登门赏花。有一年,小院里还接待了住在工业园区的一群“洋太太”,她们一见花,就兴奋地惊叹:“太美了,真是美丽的国宝!”像今年,3月20日就有人惦记着来看花了,来来往往要持续一个月左右。爱花的人还真不少,多数是在白天来看花,也有下了班来的,天色暗了,就打着手电筒看花。

    正说着,家住彩香一村的祝先生正恰巧慕名登门来看花。祝先生说,自己平时喜欢拍风景照,去年听说有此宝花,等打听到地方,花已谢了,“我等了整整一年”,他说,次日要出远门,怕今年再错过,所以赶紧来看。盛放的牡丹令他如获至宝,拿起相机拍了个够。

    昨天上午11点多,附近金狮社区和西美社区的居民也来到了王家小院,他们正是周维青特意调休半天等候的客人,大家一齐赏花品茶,聚餐闲话,轻松自在地过了小半天。

    在小院子里,老人已专门放了一张小桌子,桌上两个小碟子里摆着糖果、牛肉干,还特意准备了两份关于魏紫牡丹来历的简介。她说:愿与爱花人共享此名花。

    [分页]

    日军枪下侥幸保存

    祖传名花屡经劫难

    牡丹花名魏紫,甚为名贵。据王兆薇介绍,此花颇有来历。原先栽于南京太平天国王府之中,是时任王府画师的外祖父杨少臣当年绘画的样本之一。兵败后,杨少臣携五色牡丹乘船南行,到苏州时为乱兵所阻,弃船登岸,在苏州落户。在王兆薇母亲出嫁时,外祖父的魏紫牡丹花作为陪嫁,跟随到了王家。

    王兆薇出生后不久,便遇到连年战乱,始终与魏紫患难与共。老人记得,6岁时,曾跟随长辈,带着此花共同避难于白马涧一带的荒郊野村。12岁那年,日军入侵,又与此花共同躲藏于太湖渔船中,一家人围花坐卧,不离不弃。当时,小小年纪的王兆薇有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在逃难中要保护好这盆花。有一次遇到湖中强盗上船劫掠,牡丹花就放在一只大“行灶”里,摆在船头,非常危险,幸亏盗贼不识,得以保存。后来她背着花返回苏州城,经过胥门城门口时,站岗的日本兵看见偌大一个花盆,怀疑盆中藏有珠宝,用枪柄一下子将盆打破,露出花根,看看没什么才放行,王兆薇脱下身上的破衣服,包起花根,背回了家中。

    直到解放后,王家想从此安宁了,于是弃盆栽,将牡丹种植在老屋小院中。1976年春王兆薇母亲病危,临终遗言:我死之后,当将骨灰埋于花下,长相伴随,永作护花之魂。后来此花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爱护,被列于苏州地方志中,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猪肠鱼肚“冬令进补”

    爱花如命朝朝勤顾惜


    用二女儿周维青的话来说“院子以外归我管,院子里的归我妈妈管”,每天,王兆薇要在自己的小院子里费不少心思。打扫、除草、给牡丹花松土、修枝。去年秋天以来,仅清除杂草残叶就用掉近200个垃圾袋。

    生死与共七八十年,加上花下有母亲伴随,王兆薇自是爱牡丹如命。上世纪70年代,王兆薇特意在魏紫旁栽种了白牡丹,给它作伴,这两日也是鲜花盛开,红白相映,更加好看。“有时花受伤了,或者少了几朵,我的心痛如割肉”,她说。她至今记得1982年,隔墙修房子,两名工匠掉在遮挡牡丹花的花棚上,损伤了好些枝叶,被压坏的分枝,她舍不得扔掉,另外找了花盆插下,没想到第二年竟然发了新芽,就此活了。20多年过去,当年的残枝上花已开得很好。

    人要冬令进补,在老人看来,花也是一样的。天一冷,王兆薇就开始沿着牡丹的根部一段段挖土开沟,到了大寒节气这一天,沟也开好了,她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挂猪大肠,五副鲫鱼肚肠填到沟里,上面再盖好土。怕隔壁的猫闻到腥味来寻,拱坏了花,她还特意在土上垒了花盆。每年清明扫墓,她总会带一袋山泥回家,给牡丹撒上,因为山泥含沙量高,易排水,对牡丹生长有益。

    上周日,百年魏紫开出了第一朵花,王兆薇看着觉得花开得不是很有力,担心是否生了虫,便给苏州市绿化管理站的专家写了一封信求助。昨天上午,负责古树名木事宜的徐海凤和同事们专程来给牡丹“体检”,检查下来没有虫害,牡丹生长良好,老人才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