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不高产量减少 "栀子花、白兰花"消失街头

2008年06月26日 08:54新闻晚报
    中国园林网6月26日消息:“白兰花要口伐?”这吴侬软语的叫卖声是在提醒你,江南已是六月。过去,每年梅雨时节,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花白头发的阿婆挎着小竹篮,湿润的蓝布遮盖着一朵朵铁丝串起的白兰花、栀子花,这些花便是民间老百姓消暑醒脑的最爱。

    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由于洋花充斥,花卉品种增多,传统的“香花三绝”———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产量逐年萎缩。只有工作日清晨,在某个人潮拥挤的地铁出口处,才有可能和那个挎着小竹篮的阿婆相逢。

    香花三绝度夏的香包

    在南京东路地铁站3号出入口,行色匆匆的人们,常会被一位白发阿婆吸引、驻足。阿婆是卖白兰花的,梳着一丝不乱的发髻,穿着泛白的蓝色对襟布衣,挎一竹篾的小篮子,篮子里湿湿的纱布下盖着整齐的白兰花。

    “阿要白兰花,阿要白兰花”,白兰花一元两朵、茉莉花和栀子花两元一束,每束花都被扎得整整齐齐。阿婆告诉记者,这些花都是打电话找老相识批发的,一般的花卉市场,很难找到这些切片的鲜花。

    上海风景园林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高级工程师邬志星告诉记者,白兰花、栀子花和茉莉花被誉为“香花三绝”,能起到消暑提神的作用。“上海人解放前就有了夏天佩戴白兰花的习惯。”邬志星说,这三种花清香无毒,特别符合夏天人们需要清新醒脑的需求,“因此在夏天,这三种花也有了香包的作用。”

    叫卖不再买花靠运气

    “小时候会买一朵白兰花,而且一定要挂在衬衫胸前的第二粒纽扣上,这样刚好能闻到香味,又不会太呛鼻。”家住浦东的李女士,对儿时的买花经历仍记得十分清楚。但现在,想买白兰花只能靠运气,因为这些年,在她家周围再也没有看到卖花的阿婆出现过。

    李女士的丈夫胡先生依稀记得,解放前就在弄堂里听见“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声了,“现在只有一些老太太在街边卖,以前还有年轻的小姑娘。”现在,每到梅雨季节,老两口都会关照女儿,出门时碰到卖花的阿婆,别忘了买上两朵回来。

    利润不高传统花难觅

    白兰花难觅,是由于花卉品种增多,洋花逐渐受宠,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这三种夏日时令花产量逐年萎缩。不过,沪上部分花市有这三种花的盆栽出售,价格在15元到40元之间,每盆里面大概开了几十朵。据摊主介绍,这些盆栽在上海人家里属于很常见的品种。

    一位售卖茉莉盆花的花摊老板于树华告诉记者,像地铁口卖花阿婆手里的鲜切花现在很难进货,“这种花很容易谢,保存不当,一个晚上就谢完了。”于树华说,现在流行的玫瑰、百合等产量很大,相反茉莉花等盆栽卖不出高价,培植量减少,无法在夏季供应充足的鲜切花,只能在盛花期供应一些,或有少数市民在庭院屋旁栽种一些,因此今夏此类鲜切花的确难寻觅。

    对此,业内人士也建议,花卉生产商不妨考虑把“栀子花、白兰花”作为专门的鲜切花加以培育,以保留申城夏季独有的丝丝清香。